古人纳凉方法:李白quo;裸奔quo;山林孟浩然做新发型( 二 )


杨万里老师是个细心观察生活的人 , 生活也没辜负他 , 给他送来丝丝清凉 。当然 , 王令老师在酷热中不忘苍生的情怀 , 也是值得学习的 。

淡定
孟浩然做个新发型 躺在竹床上叹清凉
唐朝很热 , 唐太宗要离开长安去避暑 , 结果有大臣说:皇上您不能把老爹(唐高祖)扔在长安煎熬 , 自个儿去凉快 。唐太宗听了 , 不好意思了 , 最终只好 忍着热待下来 。还有一则有关避暑的故事是 , 唐高宗带着有身孕的武则天去郊外的万年宫避暑 , 碰上山洪在深夜爆发 , 若不是执勤的薛仁贵大哥发出预警 , 估计唐朝 的历史得改写 。
总而言之 , 唐朝确实热 。不过 , 唐朝的诗人倒挺淡定 。例如孟浩然 , 就很会自我制造凉爽气氛 。话说某个夏日的黄昏 , 在孟浩然老师的家乡襄阳 , 具体而 言 , 应该是在岘山附近 , 孟老师那时正在等一位姓辛的朋友 。这岘山 , 读过《三国演义》的人应该知道 , 一代英雄孙坚就是战死在这里的 。当然 , 这里不谈三国英 雄 , 只说纳凉 。我们一起读一读孟老师的《夏日南亭怀辛大》 。山水田园诗人孟老师 , 在夕阳西下 , 明月东上之际 , 早早做了一个新发型 , “散发乘夕凉” , 把头发 全部披散开来 , 整个身心也随之散开了 , 凉快了 。正因为“散发” , 才能“乘夕凉” , 可见发型也跟凉热有关 , 想要凉快舒适 , 先把发型改一下 。
接下来可凉快了 , “荷风送香气 , 竹露滴清响” , 微风拂面 , 将荷花的清香送来;竹枝上有露水滴落 , 其清响也送到耳畔 。清风荷花 , 竹林水滴 , 真正是 降暑神器啊 。只有区区十字 , 将整个大唐的温度都降下来了 , 那种宜人的凉快 , 透过文字 , 输送到了今天 , 每读一次 , 就凉快一次 。所以说诗歌 , 绝对是降温法宝 。文学降温 , 文艺避暑 , 比物理降暑和降温 , 更有持久性 , 而且还不耗电 。
还是说回孟浩然老师 , 他等朋友 , 但老友没来 , 他很遗憾 , 晚上都还在遗憾中 , “中宵劳梦想” 。但其实 , 从诗中表现出来的情绪看 , 他一点都不遗憾 。为什么呢?因为没等来朋友 , 却等来了凉风 。
通过画面来制造凉意 , 高骈也是高手 。高骈是位将军 , 曾经平定交趾之乱 , 功勋高 。在炎炎夏日中 , 他同样显示出大将风度 , 镇定自若 , 观景而纳凉 。虽 然夏日很长 , 但是家中有绿树 , 树阴能抵消酷暑 , “绿树阴浓夏日长” , 而且还有水池 , “楼台倒影入池塘” 。将军也是个心细之人 , 一点点的微风兴起也被他观察 到了 , 更进而感受到微风送来的阵阵蔷薇花香 , “水晶帘动微风起 , 满架蔷薇一院香” , 这里 , 花香是降温神器 。这和孟浩然老师的“荷风送香气”是同一种纳凉模 式 。
还有白居易 , 他是怎么乘凉的呢?不知道是哪年夏天 , 唐朝的人们热得到处找避暑胜地 , “人人避暑走如狂” , 热得发狂 , 可是“独有禅师不出房” , 为 什么这位人士如此淡定呢?原来“但能心静即身凉” 。这种乘凉模式就是今天常说的“心静自然凉” , 不过实在有点太高端 , 一般人做不到 , 不如孟浩然和杨万里在 大自然的清新气氛中寻找清凉比较可行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