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伙|因为一个约定 江西小伙赴广西支教9年

喜欢音乐的江西抚州小伙杨飞凡做了一件非常摇滚的事情。为了遵守与曾经心爱女孩的约定,他来到广西深山里的东山乡长洞小学支教,这一做就是九年。
“我在这里找到了自己存在的人生价值,也想带孩子们走出去。”虽然最终没有等来爱情,但他收获了一群可爱的学生,以及在教学上无尽的感悟。大众网·海报新闻采访人员对话为爱情支教九年的支教老师杨飞凡,聊聊他的支教故事。
与心爱姑娘的支教约定
支教九年弹指一瞬,这一切开始于一个大学时的爱情约定。杨飞凡在大学时期认识了一位学妹,有着共同话语的他们,曾许下三个约定:支教、走遍中国、写歌给对方。然而杨飞凡的毕业让这三个约定搁置下来。

小伙|因为一个约定 江西小伙赴广西支教9年
文章插图
【 小伙|因为一个约定 江西小伙赴广西支教9年】杨飞凡在支教学校弹吉他
教育系应用心理学专业毕业的他来到北京做了两年传媒工作。2013年,25岁的杨飞凡得知了心爱的学妹将在广西读研究生的消息,正巧他又看到了广西招支教老师。于是,他来到广西正式成为一名支教老师。虽然最后杨飞凡没能和这位曾约定支教的学妹走在一起,他还是选择留在广西的大山里,“我在这些孩子们身上找到了自己的社会价值、人生的使命。”
“支教超市”
在广西做支教老师需要完全自费,从2013年开始,杨飞凡靠自己的积蓄做了两年支教。之后的几年里,他会每年花一半的时间外出打工攒钱,比如做驻唱、做销售,剩下一半的时间回到广西继续支教,“一年挣的五六万基本都花在支教上。”
在杨飞凡看来,自己不应该简单地教一些传统应试教育课程,“那些内容我可能不是专业的,我的更强项是教育研发能力、创新能力。”
2014年,杨飞凡开发了“支教超市”项目。他发现,课堂教育大多是理论学习,没有办法深入培养孩子的性格、人格。而社会的物资捐助方式又往往过于简单,“很多捐助给孩子们的东西没有得到很好的利用,甚至出现一些不良现象。比如孩子们拿到捐赠品不珍惜、好逸恶劳,给得少了可能还会抱怨。”

小伙|因为一个约定 江西小伙赴广西支教9年
文章插图
杨飞凡(中)和支教学校的孩子们
杨飞凡开始意识到,不仅要给孩子们物质帮助,还要给一些精神上的东西。而他所在的支教学校是寄宿制,学生们有很多空闲时间可以参与实践活动。于是,杨非凡在学校宿舍里开起了“支教超市”。他把社会捐赠的物资分门别类,标好价格,又印制了校园流通“货币”,学生们可以通过课余空闲时间在超市工作挣取“工资”再购买或租借文具、玩具等等。
“支教超市的学生们‘做一休一’,工作一天后可以消费一天,他们在这里可以学会团队合作,学习基本的社会规则。超市的小经理也是学生担任,他们自己负责员工的招聘、任用等等。”杨飞凡介绍,到了项目推进半年后学生们就能自己完全管理支教超市了。
为走向“社会大学”铺路
支教超市的顺利运行也带了额外的“惊喜”,支教学校的孩子们通过团队协作已经可以代替老师自己组织学校活动,包括羽毛球赛、唱歌跳舞、理发活动等。
在支教超市火热背后,杨飞凡又有了另一种思考--让学生自己挣工资会不会是灌输“金钱至上”的观念?
为了完善学生自主管理体系,杨飞凡又设立了“品德徽章”,给做了好事或勤奋的孩子颁发徽章,得到徽章的人在超市“购买”东西可以打八折。“我希望让他们感受到,比金钱更重要的是品德,凭这个徽章和你的品德可以获得更好的待遇和别人的尊重。”杨飞凡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