图文并茂:史上专供小皇帝启蒙的教科书( 四 )


【图文并茂:史上专供小皇帝启蒙的教科书】朱翊钧这种180度的态度转变,显然是他长久地处于张居正的约束之下的心理变态后的大发泄 。而张居正的政治悲剧,原因是多方面的 。首先,张居正过度自信,没有给朱翊钧足够的自信,威权震主,最后才引来了报复;其次,张居正执政的时期过于专权,得罪的官员太多;其三,张居正的改革损害一些官僚、大地主的利益;再加上他自己在政策及用人上也存在一些失误,并且生活糜烂,一方面住着豪宅,又占据着严嵩留下来的香庐,一方面享用着戚继光奉送的波斯美女姐妹,而手下人又大都有经济问题 。这些都成为许多大臣攻击他的把柄 。因此,在他病逝之后,朱翊钧做的第一件大事,就是清算他的这位教育了他16年的恩师 。
其实,朱翊钧早已耿耿于张居正的震主之威 。张居正当国10年,所揽之权,是朱翊钧的大权,这虽然是张居正处理国事的需要,但是,他的当权便是朱翊钧的失位 。在权力上,张居正和朱翊钧成为了对立面 。张居正的处理国事,独握大权,在朱翊钧的心里便是一种蔑视主上的表现 。这是历朝历代帝王的逻辑,朱翊钧自然也不例外 。张居正既然已经去世,朱翊钧这个已经成年的以享乐和追求财富积累为天性的年轻皇帝,开始寻找一种复仇的快慰 。
于是,16年的师生情谊至此恩断义绝 。朱翊钧下令对张居正进行抄家,并削尽其宫秩,夺去生前所赐玺书,以及四代诰命,以罪状示天下,还差点开棺戮尸 。他的家人饿死的饿死,流放的流放,逃亡的逃亡,一代名相之家竞落得如此可悲的下场,令人叹息 。人亡而政息,张居正在位时所用一批官员有的削职,有的弃市;而朝廷所施之政,也一一恢复以前弊端丛生的旧观 。整个万历一朝,没有人敢为张居正呼冤 。然而国难思良将,国衰思良臣,直到40年之后,天启二年,即公元1622年,明熹宗朱由校为激励臣下,鼓舞士气,才想起昔日的一代名相张居正,于是,下旨予以复官复荫 。然而,这一切俱已晚矣,因为,世间早已没有了张居正!此时,距明朝灭亡的甲申之变仅有22年 。
清朝入关进驻北京之后,对《帝鉴图说》一书十分重视 。在清朝的皇室教育中,这部在明朝问世的小皇帝教科书起到了不可替代的作用 。它成为清朝帝王必读的教科书之一,为他们掌握为政之道、树立正确的帝德大有裨益 。尤其是清朝末年,《帝鉴图说》更是受到慈禧太后的青睐 。
当时,慈禧垂帘听政,自知文化水平不高,便注意加强学习 。正当此时,给事中孙楫向两宫太后奉上《帝鉴图说》作为小皇帝载淳的启蒙教材 。由于这部书通俗易懂,图文并茂,不仅适合小皇帝阅读,也很适合慈禧的胃口 。于是,她将这部书留下,作为自己每天的阅读功课 。她还告诫臣下说“《帝鉴图说》于指陈规戒,绘图辑说,切实显豁,不无裨益 。”并指示同治皇帝的师傅翁同龢,将《帝鉴图说》作为同治皇帝的启蒙读物 。
翁同龢,身为清同治、光绪两朝帝师、两入军机,又身为总理各国事务衙门大臣,是晚清政局中举足轻重的重要人物 。公元1865年11月,经主持朝政的恭亲王奕和负责嵇查书房事务的醇亲王奕譞的联名保举,翁同龢被命在弘德殿行走,授读同治皇帝 。翁同龢入值书房后,首先给同治皇帝讲解的就是《帝鉴图说》一书 。翁同龢讲解得既浅显,又明白,同治皇帝读得津津有味,时常手不释卷 。
光绪元年,即公元1875年12月1日,两宫皇太后降旨翁同龢和侍郎夏同善担任毓庆宫行走,担任刚刚即位的光绪皇帝的师傅 。翁同龢接旨后,喜忧交加 。喜的是两宫皇太后一再重用自己,再为帝师;忧的是要将一个年仅仅4岁的孩童塑造成一代圣主明君,责任重大 。他考虑再三,一再推辞,但终未获准,而且慈禧太后温谕再三,要他“尽心竭力,济此艰难”,翁同龢只好勉力从之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