清朝和通泊之战1万精锐全军覆没,高级将领全数阵亡

自从努尔哈赤在东北深山老林里宣布“七大恨”反对明朝以来 , 八旗军队可谓是一路高歌猛进 , 攻明朝、降蒙古、征朝鲜 , 无往不胜 。
1618年 , 努尔哈赤在赫图阿拉附近的萨尔浒击败明、蒙、朝联军四万余人 , 夺取对明朝战略主动权;1626年 , 努尔哈赤相继占领辽阳、沈阳、广宁 , 雄视山海关;1642年 , 皇太极在松锦会战中取得决定性胜利 , 为入关奠定基础 。入关之后 , 满洲八旗日行千里 , 李自成闯军、原明朝军队无不望风而降 , 几乎毫无招架之力 。
正因为如此 , 时人都说满洲八旗骁勇善战 , 是东亚第一雄师 , 有“满万不可战”之说 。
不过 , 这一支骁勇善战之部队在雍正九年却遭遇了一场大溃败 , 一万多清军被蒙古骑兵追着打;战区司令员(都统级别)18人 , 阵亡、自杀14人 , 清军几乎全军覆没;号称华夏第一名将的傅尔丹一路狂奔 , 仅带3将逃回科布多城 。这便是让满洲八旗倍感耻辱的“和通泊之战” , “满万不可战”之说成为历史;雍正慑于蒙古之威力 , 只好暂时罢兵言和 , 将解决准格尔汗国的重任交给儿子乾隆 。
1644年5月 , 多尔衮率10满洲、蒙古、汉八旗共10余万大军从山海关一路南下 , 将北京据为己有 。
同年9月 , 顺治从盛京(沈阳)移驾北京 , 祭祀天坛 , 宣布对全国进行统治 。与此同时 , 远在西北的维特拉蒙古准格尔部、青海和硕特部迅速崛起 , 并成为西域、中亚一带新霸主 。在半人半仙噶尔丹领导下 , 准尔汗国实力达到历史之最 , 西攻吉尔吉斯、哈萨克 , 北御俄罗斯 , 东攻喀尔喀蒙古追击土谢图汗和哲布尊丹巴 , 前锋距离北京只有700里 , 康熙下令戒严 。
为了打击桀骜不驯的噶尔丹 , 康熙三次御驾亲征 , 在乌兰布通、昭莫多之战中大获全胜 , 但并没有将准格尔打残 。四爷雍正即位后 , 趁着准尔格内部分裂之际 , 大举出兵讨伐 , 西路巴里坤岳钟琪兵团、北路科布多傅尔丹兵团 , 总计7万余人 , 声势十分浩大 。不过 , 在随后的大战中 , 清军却输得一塌糊涂 , 差点连主帅都挂掉 。
噶尔丹被康熙击败后 , 准格尔汗国发生分裂 , 其侄儿策妄阿拉布坦在激烈的竞争中最终胜出 , 成为新一代可汗 。策妄阿拉布坦死后 , 儿子噶尔丹策零继位 , 继续奉行对清抵抗政策 。准尔格面积虽大 , 但人口却很少 , 估计70万 , 精锐骑兵六万多人 , 这是极盛时期 , 到策零即位时 , 总兵力4万 。
相对于拥有近两亿人口的大清帝国而言 , 准格尔的人口、经济、军事总体量未免太过弱小 。不过 , 准尔格汗国地处西域、中亚这战争频仍之地 , 军事技术、武器水平多效仿土耳其、俄罗斯以及欧洲 。其装备土耳其重型火炮、中亚重型火绳枪 , 无论质量、射程、射速 , 还是精确度 , 要远远高于同时期的大清八旗、绿营列装的鸟枪、明末火铳、威远炮、子母炮等早期热兵器 。此外 , 准格尔勇士骑射水平高 , 这也是常年驻守在大都市的八旗所无法比拟的 , 尤其是堕落异常严重的京师八旗 , 骑射水平已经不复当年入关之前的满洲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