龙门石窟的历史事件:龙门石窟发生过什么趣事?

石楼:武则天“香山赋诗夺锦袍”
在1300多年前的唐朝 , 武则天在洛阳称帝 , 非常钟情于伊阙山水 , 也很喜欢位于其中的清幽雅致的香山寺 , 她经常在香山寺中石楼坐朝(据〈大唐传载〉记述)
并在石楼留下了千年为人们所传颂的典故“香山赋诗夺锦袍” , 在一次春游香山寺时 , 武则天别出心裁 , 主持了一次“龙门诗会” , 历史上有名的“香山赋诗夺锦袍”即由此而来.
唐代诗风很盛 , 武则天对胜出者“赐以锦袍” , 奖品不见得贵重 , 但却是难得的荣誉 , 群臣当然各不相让 , 奋力争夺 。首先成诗的是左史东方虬:“春雪满空来 , 触处如花开 , 不知园里树 , 若个是真梅” , 武则天觉得东方虬文思敏捷 , 又才华出众 , 立即把锦袍赐给了他 , 而此时 , 多数大臣也相继成诗 , 经当众诵读 , 其中宋之问的《龙门应制》一致认为更在东方虬之上 , 武则天遂决定把锦袍赐给宋之问 , “香山赋诗夺锦袍”也成了诗坛上的一段佳话 。而这段典故所发生的地点---石楼就位于香山寺内 。
九老堂:白居易与“香山九老会”
盛唐以后 , 经过“安史之乱” , 香山寺因年久失修 , 渐趋衰败 , 至白居易任河南尹之时 , 香山寺已是萧条至极 , 唐文宗大和三年(公元829年) , 白居易来洛任河南尹 , 他闲暇时常在伊阙山水间流连 , 想修复香山寺 , 却因财力有限 , 未能如愿 。大和六年(公元832年) , 好友元稹去世 , 白居易将为元稹撰写墓志铭所得的酬金悉数拿出 , 费时3个多月 , 重修了香山寺 , 使衰败的旧寺的亭台楼阁换了新颜 , 并撰写了《修香山寺记》一文 。白居易重修后 , 香山寺再次声名大振 , 一时间游人络绎不绝 。
“停宫致仕”后 , 白居易更加放情于山水 , 赏玩泉石风月 。因慕恋香山寺清幽 , 白居易常住寺内 , 自号“香山居士”并把这里作为了自己最终的归宿 , 在他七十四岁时 , 和遗老胡杲 , 吉皎 , 郑据 , 刘真 , 卢贞 , 张浑等6人先是结成了“尚齿七老人会” , 后来 , 又有百岁之人李元爽 , 95岁的禅师如满加入 , 号称“香山九老” , 终日吟咏于香山寺的堂上林下 , 写下了许多歌咏龙门山水及香山寺的诗篇 。“空门寂静老夫闲 , 伴鸟随云年往复还 , 家酿满瓶书满架 , 半移生计入香山”《香山寺二绝》这里所描绘的 , 正是白居易晚年生活的写照 。为保存诗稿 , 白居易又把自己从大和三年(公元829年)到开成五年(公元840年)所作的诗 , 共800首 , 合成12卷 , 取名《白氏洛中集》收藏在香山寺藏经堂内 。唐文宗开成五年(公元840年)再次出资修复藏经堂 , 并收集缀补5000多卷佛经 , 藏入其中 , 可以说白居易为唐香山寺的再兴竭尽全力 , 会昌六年(公元846年)白居易在洛阳履道里私第去世 , 家人遵嘱将其葬于香山寺附近如满法师塔之侧 。
乾隆御碑亭:乾隆与香山寺
清乾隆十五年(公元1750年)九月 , 清高宗弘历到中岳封禅 , 至洛阳巡游龙门香山寺 , 感怀赋诗《香山寺二首》开篇第一句即为称颂香山寺“龙门凡十寺 , 第一数香山” , 这首诗被人们当时镌刻在石碑之上 , 并建御碑亭 , 该御碑亭位于香山寺内东南侧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