辜鸿铭的著作:辜鸿铭与《中国人的精神》

在中国近现代史上 , 辜鸿铭是一位相当奇特的人物 。他早年在许多西方国家游历 , 西方文化滥熟于胸 , 后来却以全盘否定西方文化、极力维护中国传统纲常著称 。民国都十年了 , 他头上还留着辫子 , 穿着中式大在北大讲堂授课 , 这就使他的“遗老”身份愈加突出了 。
以这样一位有前朝遗老气的人 , 写作《中国人的精神》一书就不奇怪了 。此书写于1915年 , 其时欧战正酣 。惨烈的第一次世界大战将西方社会的一切社会矛盾暴露无遗 。正如梁启超在《欧游心影录》中所指出的:连西方人也开始自己批评起自已的文明来 。这种情势 , 自然给辜鸿铭带来极大灵感 。因此 , 他写作此书之用心 , 就是要用中国的东方文明来“拯救”西方文明 。读《中国人的精神》 , 我们发现处处是以中西比较的方式 , 来揭露西方文化的“老底” 。如说:“我可以指出 , 美国人发现要想理解真正的中国人和中国文明是困难的 , 因为美国人 , 一般说来 , 他们博大 , 纯朴 , 但不深沉 。英国人也无法懂得真正的中国人和中国文明 , 因为英国人一般说来深沉、纯朴 , 却不博大 。德国人也不能理解真正的中国人和中国文明 , 因为德国人特别是受过教育的德国人 , 一般说来深沉、博大 , 却不纯朴……”因此 , “美国人如果研究中国文明 , 将变得深沉起来;英国人将变得博大起来;德国人将变得纯朴起来 。”如此等等 。看来 , 中西比较是谜面 , 浇作者心中块垒才是谜底 。作者心中的“块垒”是什么?这就是民国以来 , 国人竞相趋新与追求“西化”之风 。作者看不惯此 , 故将满腔对世风之不正的气愤激扬于文字 。
由于有这种意识形态作祟 , 所以作者千方百计要维护中国文化的尊严 。因此 , 许多传统社会的陋习 , 被作者极力宣染与颂扬 。如纳妾 , 作者说:“纳妾并不是像通常人们所想象的那样是一个不道德的风俗” , “纳妾的中国官人或许是自私的 , 但他至少提供了住房 , 并承担了他所拥有的妇人维持生计的责任 。”而这“倒比那些摩托装备的欧洲人 , 从马路上捡回一个无依无靠的妇人 , 供其消遣一夜之后 , 次日凌晨又将其重新抛弃在马路上 , 要更少自私和不道德成分 。”关于中国传统道德对于女性生活的束缚 , 作者的描写也极其正面:“按照中国人的正统观念 , 上戏台和大庭广众面前唱歌 , 乃至到基督教青年会的大厅里去骚首弄唱 , 都是下流的 , 极不合适的事情 。就其积极方面而言 , 正是这种幽闲 , 这种与世隔绝的幽静之爱 , 这种对花花世界诱惑的敏感抵制 , 这种中国妇女性理想中的腼腆羞涩 , 赋予了真正的中国女人那种世界上其他民族的妇女所不具备的――一种芳香 , 一种比紫兰香 , 比无法形容的兰花香还要淳浓 , 还要清新惬意的芳香 。”总之 , 在作者眼里 , 举凡中国传统文化中一切落后、乃至于愚昧的东西都不仅具有正面的价值 , 而且散发出诗意的光辉 。难怪在五四时期 , 辜鸿铭不仅遭到新思潮人物的猛烈抨击 , 而且也被社会与时代所唾弃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