建章宫遗址:仅剩下夯土台基和汉代的石碑

建章宫前殿遗址
建章宫前殿遗址 , 位于高堡子村 。其高大的夯土台基仍残留地面 , 上有巨大的柱础石 。出土有西汉常见的几何中纹铺地方砖和“天无极”、“长乐未央”瓦当等 , 其西北的东柏梁村还出土有一长方形陶质建筑脊饰构件 , 上有“延年益寿 , 与天相待 , 日月同光”12字篆铭 。1957年由陕西人民委员会公布为第二批省级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
双凤阙遗址
双凤阙遗址 , 位于双凤村东南 , 西距建章宫前殿约700米 , 是建章宫的东门 , 因其上装有两只高丈余的鎏金铜凤凰而得名 。毁于西汉末年战火 。现仅残存阙形夯土台 。
【建章宫遗址:仅剩下夯土台基和汉代的石碑】神明台遗址
神明台遗址 , 位于六村堡乡孟家村东北角 。现仅存一大块土基 , 高10米 , 东西长52米 , 南北宽50米 。
神明台为汉武帝时建筑 。武帝刘彻慕仙好道 , 于公元前104~100年修造神明台 。神明台是建章宫中最为壮观的建筑物 , 高达50丈 , 台上有铜铸的仙人 , 仙人手掌有7围之大 , 至于仙人之巨大可想而知 。仙人手托一个直径27丈的大铜盘 , 盘内有一巨型玉杯 , 用玉杯承接空中的露水 , 故名“承露盘” 。汉武帝以为喝了玉杯中的露水就是喝了天赐的“琼浆玉液” , 久服益寿成仙 。神明台上除“承露盘”外 , 还设有九室 , 象征九天 。常住道士、巫师百余人 。巫师们说 , 在高入九天的神明台上可和神仙为邻通话 。
神明台保持了300多年 , 魏文帝曹丕在位时,承露盘尚在 。文帝想把它搬到洛阳 。搬动时因铜盘过大而折断 , 断声远传数十里 。铜盘勉强搬到灞河边 , 因太重再也无法向前挪动而弃置 , 后不知所终 。
神明台历经2000多年风吹雨打 , 至今只余千疮百孔的夯土台基 , 立于台上观赏 , 仍可遐想“立修基之仙掌 , 承云表之清露”的古汉风韵 。
汉太液池遗址
太液池 , 亦称泰液池 。建章宫池名 。《三辅黄图》卷四载:“太液池 , 在长安故城西 , 建章宫北 , 未央宫西南 。太液者 , 言其津润所及广也 。”太液池位于建章宫前殿西北 , 以象北海 , 占地10顷 , 是渠引昆明池水而形成的一个范围宽广的人工湖 。遗址在三桥镇高堡子、低堡子村西北一片洼地处 。池北岸有人工雕刻而成长3丈、高5尺的大石鲸 , 西岸有6尺长的石鳖3枚 , 另有各种石雕的鱼龙、奇禽、异兽等 。池中建有高达20余丈的渐台 。为了求神祈仙 , 汉武帝还在池中筑有三座假山 , 以象东海中的瀛洲、蓬莱、方丈三座神山 。《西京赋》曰:“神山峨峨 , 列瀛洲与方丈 , 夹蓬莱而骈罗 。”《拾遗记》曰:“此山上广中狭下方 , 皆如工制 , 犹华山之似削成 。”太液池岸边湖中 , 有各种动植物 。《西京杂记》卷一载:“太液池边皆是雕胡、紫萚、绿节之类” , “其间凫雏雁子 , 布满充积 , 又多紫龟绿龟;池边多平沙 , 沙上鹈鹕、鹧鸪、鵁鶄、鸿鶂动辄成群 。”《汉书·昭帝纪》载 , 始元元年(公元前86年)春二月 , 有“黄鹄下建章宫太液池中” 。汉昭帝为此作歌云:“黄鹄飞兮下建章,羽肃肃兮行跄跄 , 金为衣兮菊为裳;唼喋荷行 , 出入蒹葭 , 自顾菲薄 , 愧尔嘉祥 。”太液池湖光水色 , 山水相映 , 景色宜人 , 是建章宫中著名的风景区 。池中置有鸣鹤舟、容与舟、清旷舟、采菱舟、越女舟等各种游船 。汉成帝常在秋高气爽之季与后妃赵飞燕泛舟戏游于湖中 。太液池作为一个大的人工湖 , 为建章宫提供了大量蓄水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