拍照前后那些事篇六:要发烧,也要理性,从24-70F4聊聊佳能常见镜头的选购思路

拍照前后那些事 篇六:要发烧,也要理性,从24-70 F4聊聊佳能常见镜头的选购思路
2016-09-30 12:32:58
507点赞
1451收藏
276评论
换镜头,亘古不变的话题 。
写这篇文章之前,我刚刚购入一只小众镜头,佳能EF 24-70 F4,或许会让很多人不理解,上有24-70 2.8,下有24-105 4,谈光圈不如前者,谈性价比焦段不如后者,买它做什么?
Canon 佳能 EF 24-70mm f/4L IS USM 标准变焦镜头5796元亚马逊中国去购买
这枚24-70,我选购它的理由:一、足够轻便,二、画质好,三、配合5D3和闪光灯,F4光圈足够用,四、港水价格很nice,五、原厂头防抖给力,六、带小微距,七、配合我搬砖或者随意拍摄非常方便 。
不选原厂副厂24-70 2.8的理由就一点:重,就算光圈开到2.8,我的50 1.8STM和佳能35 1.4也能秒杀2.8的通光量 。
不选24-105的理由:画质差,防抖和24-70差了1个档位,105端软趴趴的,更何况那个万年排线断裂问题 。
24-70 F4,港水的价格4k+,而当年的性价比神器24-105价格只有3K多,应该是最廉价的狗红圈了 。
24-70和24-105家族都是外变焦,容易进灰,24-70整体重量只有600g,比24-105轻了70克左右,同时光圈叶片也比24-105多了一片,理论上24-70的虚化光斑更圆一些 。
而遮光罩安装方式,也是一改之前的卡扣,改成了锁定按钮方式,实际使用中很方便 。
MTF曲线比较复杂,这里你只需要了解纵轴表示对比度的优劣,横轴表示与成像中心的距离,蓝色代表F8光圈,黑色代表全开光圈 。粗线代表的是镜头的反差(锐利),细线代表的是镜头的分辨率,理论上细线越接近1,镜头素质越好;所以理论上24-70 F4要比24-105画质高,就实际体验来说可以佐证这一点 。两个镜头我都用过 。
佳能所有新款镜头都取消了编号,至此购买二手镜头根据编号来判断生产时间的方式彻底失效,佳能这是逼着消费者都买全新镜头的节奏?
24-70F4自带的微距端必要的时候可以应急用用,据说微距端存在焦点偏移的情况,就我实际体验来说并没有 。
拨到macro端就可以开启微距端了,此刻镜头远摄能力几乎为0 。
70端最近拍摄距离下的产品 。
这是微距端,非常给力,在我的腾龙90微距彻底变成尸体后,有些应急拍摄是可以应付的了 。
这两张照片有一张是腾龙90微距彻底报废前拍摄的,还有一张是24-70的70端拍摄的,你能分辨出区别么?
4级防抖可以做到什么地步呢?对于我这种“帕金森早期”的患者来说,非常给力:
这是手持70端,快门1/13秒,理论上安全快门是1/70,在四级防抖加持下,几乎没有出现模糊的情况 。
聊一聊标准变焦镜头选购心得
这里我只提供自己的思路,土豪或者有自己想法的随意 。
标准变焦镜头,又被誉为“干活头”,搬砖摄影民工专用,但凡是有点发烧想法的,会经常忽略标准变焦这个焦段,满眼只是大光圈定焦、超广角变焦和中长焦2.8这三类 。
这个说法确实没有错,加上现在微单手机横行,单反沦为高画质发烧的工具,F2.8以下的标准变焦镜头,就更鲜有人问津了,这也是为什么24-105和24-70F4都是作为套机头出现 。
但在全画幅的机器上,一个标准变焦镜头的便利性仍然无与伦比,如果真的对摄影没什么太大兴趣,信奉佳能单反的画质 (其实这个是伪命题),厌倦频繁换镜头,或者像我这类经常会去拍摄活动的,建议购买一支2.8光圈的标准变焦镜头,虽然中庸,绝对好用,无论原厂还是副厂 。
而真的在乎性价比选24-105 F4,而追求画质和轻便选择24-70 F4,不过还是建议补充一只起步为50 1.8的大光圈定焦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