卫生室|医路·相伴


卫生室|医路·相伴
文章插图

拼版照片:上图为1998年,汤根发(左)、郑玲玲在浙溪村卫生室为村民看病(翻拍照片);下图为汤根发(右)、郑玲玲在浙溪村卫生室为村民看病(2021年9月24日摄)。在位于皖南山区的安徽泾县榔桥镇浙溪村,有一对特殊的村医搭档。不管是在村卫生室坐诊,还是开展医疗走访,两位村医总是相伴左右,默契配合,共同为村民健康保驾护航。今年72岁的汤根发和64岁的郑玲玲是榔桥镇浙溪村卫生室的乡村医生。1996年,浙溪村卫生室成立,两位乡村医生从各自的村民组走到一起,成为搭档。在此之前,汤根发因喉癌失声多年,依然坚持为村民看病,但失声造成的交流障碍给汤根发的医疗工作带来很大困难。郑玲玲到来后,主动担当起汤根发的“翻译”,替汤根发与病人沟通交流。看病出诊、预防保健、签约服务、登记总结,两人分工合作,共同守护村民健康。两位平凡的老村医,退而不休,医路相伴,默默坚守,赢得了村民们的敬重。新华社采访人员 刘军喜 摄

卫生室|医路·相伴
文章插图

拼版照片:左图为1998年,村医汤根发在浙溪村卫生室工作(翻拍照片);右图为2021年9月24日汤根发在浙溪村卫生室。新华社采访人员 刘军喜 摄

卫生室|医路·相伴
文章插图

拼版照片:左图为村医郑玲玲年轻时期的工作照(翻拍照片);右图为2021年9月24日郑玲玲在浙溪村卫生室。新华社采访人员 刘军喜 摄

卫生室|医路·相伴
文章插图

9月24日,汤根发(右)、郑玲玲在浙溪村卫生室门口,他们身边的医药箱已跟随他们数十年。新华社采访人员 刘军喜 摄

卫生室|医路·相伴
文章插图

9月24日,汤根发(右)、郑玲玲骑车前往村民家开展医疗走访。新华社采访人员 刘军喜 摄

卫生室|医路·相伴
文章插图

9月24日,汤根发(右)、郑玲玲骑车前往村民家开展医疗走访。新华社采访人员 刘军喜 摄

卫生室|医路·相伴
文章插图

9月24日,汤根发(左)、郑玲玲在村民家开展医疗走访。新华社采访人员 刘军喜 摄

卫生室|医路·相伴
文章插图

9月24日,汤根发(中)、郑玲玲在村民家开展医疗走访。新华社采访人员 刘军喜 摄

卫生室|医路·相伴
文章插图

9月24日,汤根发(右)、郑玲玲在浙溪村卫生室办公。新华社采访人员 刘军喜 摄
【 卫生室|医路·相伴】
卫生室|医路·相伴
文章插图

9月24日,汤根发(右)在浙溪村卫生室为村民看病,郑玲玲在旁边帮助沟通交流。新华社采访人员 刘军喜 摄

卫生室|医路·相伴
文章插图

9月24日,汤根发(左)在浙溪村卫生室为村民看病,郑玲玲在旁边帮助沟通交流。新华社采访人员 刘军喜 摄

卫生室|医路·相伴
文章插图

9月24日,汤根发(右)在浙溪村卫生室为村民看病,郑玲玲在旁边帮助沟通交流。新华社采访人员 刘军喜 摄

卫生室|医路·相伴
文章插图

9月24日,汤根发(左)、郑玲玲在浙溪村卫生室消毒。新华社采访人员 刘军喜 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