浑河之战:明军抗清的最佳表现( 二 )


在得知沈阳陷落的消息后,浙军和川军停止了扯皮与械斗,一致同意撤退 。但川军游击周敦吉却为了让自己将功赎罪,坚持请战 。毕竟在他看来,此时军中尚有名将秦良玉坐镇,全军士气正旺 。如果现在不与后金军交战,将来想要再立功,就没什么机会了 。于是明朝援军改变撤退计划,选择在浑河与后金军交战 。
虽然明军统帅勇气可嘉,但要想让不久前还争斗不休的川军和浙军合兵一处作战,并不现实 。于是两军统帅决定分兵作战,周敦吉和秦良玉的兄长秦邦屏带着川军驻守在桥北,浙军则驻扎在桥南 。
努尔哈赤得知明军分兵的消息后,立刻下令右翼部队对川军发起攻击 。但后金的精锐部队红甲军或许是认为明军不堪一击,竟然连棉甲和盾车都不用,就与川军展开战斗 。等到与川军交战后才发现,这支明军并不好对付 。后者习惯使用白杆长矛,又有装备大盾牌的刀盾手掩护,并不忌惮轻骑兵式的普通攻击 。在两位统帅的指挥下,他们与后金军作战不落下风 。在战斗中将上千名八旗骑兵击落下马,并且生擒了一名参将和两名游击 。
若浙军在两军相持时加入战斗,明军将能赢得优势,迫使努尔哈赤暂时退却 。然而浙军并未加入战斗,习惯了静态防御的他们,根本不敢离开自己的设防车营 。眼见无法打破川军防线的努尔哈赤,便下令更多八旗军队一拥而上 。
后金军凭借数倍的兵力优势,不断策马齐射方阵 。一些满洲步兵与投降的汉军,也使用弓箭和火门枪射击结阵的川军 。通过连续三次冲锋,川军终于开始崩溃 。在激战中,两位统帅周敦吉和秦邦屏均被斩杀 。
在川军在桥北激战的时候,浙军已经在桥南布置好了车营准备迎击 。虽然他们是戚继光战术思维下的明军精锐,其实根本不能同真正的强者相提并论 。他们所仰仗的不过是装备更齐全些 。这些浙军战车上,不仅有威力较大的佛朗机炮,士兵中也有不少擅长使用火绳枪射击的部队 。正是靠着犀利的西洋火器,浙军才暂时压制住了后金军的攻势 。但仅有3000人的浙军,显然难以保持对后金军的压制 。更为致命的是,他们随身携带的火药数量并不多,难以喂饱手里的佛郎机炮和火绳枪 。开打后不久,浙军士兵们的火药就渐渐不够用了 。
此时浙军将士突然得到一个好消息:一支3万人的援军即将抵达战场 。得知援军将至,他们便重新振奋精神,继续与人数众多的后金军作战 。
然而,这支援军却辜负了浙军将士们的期待 。他们虽然人数众多,但赶到战场后并没有立刻投入战斗 。作为辽东本地部队的他们,习惯性的先驻足观望,随后派出千余人的侦察队去刺探情报 。这支侦察队在途中与后金将领雅松率领的小分队相遇 。雅松见明军人多势众,便无心恋战的逃回营地 。
努尔哈赤看到后金阵中竟有如此懦夫,便将雅松怒斥一番,又改派儿子皇太极率部出击 。皇太极不负父亲之命,仅率数百骑兵便成功击退了尾随的明军本地追兵 。未来的天聪汗,还带着部下一路杀入明军营中,冲破了明朝援军的防线 。
此后,代善、岳托等后金将领也率部拍马赶到,将这支3万人的明军彻底击溃 。原本赶来增援的援军,现在被杀死3000余人,头也不回的奔出了战场 。随着他们的溃败,还在浑河南岸坚守的浙军,已注定无力回天 。
此时天色已暗,努尔哈赤决心彻底消灭还在顽抗的浙军,给他们喘息之机 。于是车营外的后金军继续在夜里发起猛攻 。疲惫至极的浙军已经耗尽了火药储量,只能与后金军展开了惨烈的白刃战 。这些来自南方的大明精锐,在甲胄之外还披上了一层棉袄来防御箭矢 。在近身战中,他们会使用竹枪和腰刀与后金军血拼 。依托车营防御的他们 。最终却还是寡不敌众 。包括名将之后戚金在内的大多数浙军指挥官,也在战斗中先后被杀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