牛李党争的结果是什么?牛李党争什么时候结束

牛李党争的结果是什么?牛李党争什么时候结束
牛党的首领是牛僧孺、李宗闵,李党的首领是李德裕,故史称牛李党争(一说牛李专指牛僧孺、李宗闵,而李德裕无党) 。这次派系斗争从其酝酿到结束,约四十余年,是中国封建社会历史上一次有名的朋党之争 。
唐宪宗元和三年(808),朝廷以“贤良方正、能直言极谏科”举人 。牛僧孺、皇甫湜、李宗闵三人对策时痛诋时政,被考官杨於陵、韦贯之评为上第,请予优叙 。当时宰相李吉甫(德裕之父)大为不满,向宪宗陈诉,并称翰林学士裴垍、王涯二人“覆策”(审查考卷)有私 。宪宗听信李吉甫的话,将裴、王、杨、韦四人免职贬官,牛僧孺等三人也不予重用 。事后颇有人上疏为牛僧孺等鸣不平,指责李吉甫忌贤抑才,形成舆论压力 。宪宗又于同年出李吉甫为淮南节度使,启用裴垍为相,初步形成两派对立的形势 。元和年间两派争论的焦点是如何对待藩镇割据 。宰相李吉甫、武元衡、裴度等主张武力平叛;另一派宰相李绛、韦贯之、李逢吉主张安抚妥协 。由于宪宗和当权宦官吐突承璀支持前者,因此元和年间主战派得势,反对派则利用舆论与之抗衡,李吉甫死于元和九年(814),其后主战派的中心人物是裴度,反对派的中心人物是李逢吉 。当时牛僧孺、李宗闵和李德裕都还在朝外为官,地位也不高,对朝内政争影响不大 。而在朝两派的争论还以政见为主,派系私利的性质不明显,故元和年间只是党争的酝酿时期 。
长庆元年(821),礼部侍郎钱徽主持进士科考试,右补阙杨汝士为考官 。中书舍人李宗闵之婿苏巢、杨汝士之弟殷士及宰相裴度之子裴垍等登第 。前宰相段文昌向穆宗奏称礼部贡举不公,录取都是通过“关节” 。穆宗询问翰林学土李德裕、元稹、李绅,他们也都说段文昌所揭发是实情 。穆宗派人复试,结果原榜十四人中,仅三人勉强及第,钱徽、李宗闵、杨汝士都因此被贬官 。于是,李、杨等大为怀恨,从此“德裕、宗闵各分朋党,更相倾轧,垂四十年” 。双方各从派系私利出发,互相排斥 。
此后在穆宗、敬宗、文宗三朝,除去大和九年(835)甘露之变前夕,牛李两党都被当时掌权的李训、郑注排斥朝外,大体上是两党交替进退,一党在朝,便排斥对方为外任 。文宗曾有“去河北贼易,去朝廷朋党难”的感慨 。
开成五年(840),文宗死,牛党和他们依靠的宦官所支持的继承人未能继位,另一派宦官拥立唐武宗即位,牛党失势 。李德裕自淮南节度使入为宰相,开始了李党独掌朝政的时期 。牛党被排斥出朝廷之外,其领袖牛僧孺、李宗闵虽然早已身在外地,也被贬职流放 。李德裕虽在会昌年间讨平泽潞叛乱、破回鹘、废佛教等几个方面作出成绩,但他独断专行、排斥异己的作风不但为反对派所憎恨,也为宦官所不满 。会昌六年(846)月,武宗死,宣宗即位 。宣宗早就厌恶李德裕,即位之后即贬之外任,李党纷纷被斥 。牛党的令狐绹、崔铉、魏謩暮相继入相,牛僧孺、李宗闵也被召还朝(李宗闵不及还朝即死) 。李德裕被贬为崖州(今海南岛琼山东南)司户,死于贬所 。牛李两党之争终于以牛党获胜结束 。
关于牛李党争的性质,中国史学界有分歧意见 。已故著名史学家陈寅恪先生认为牛党代表进士出身的官僚,李党代表北朝以来山东士族出身的官僚 。他们之间的分歧不仅是政见不同,也包括对礼法、门风等文化传统的态度之异 。大体上认为牛党是新兴的庶族地主,而李党则是没落的门阀世族 。另一种观点则认为牛李党争的焦点在于对待藩镇态度,是主张强硬政策与妥协政策的分歧 。又认为李党主张革新,牛党因循守旧,所以李党是进步的,而牛党是守旧的、反动的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