罗贯中在《三国演义》里帮关羽虚构了多少战绩?( 九 )


建安二十四年,刘备自称关中王,欲重用黄忠为后将军 。本来就担心关羽不高兴,便派费诗往关羽处,委任关羽为前将军 。面对这种情况,关羽居然怒发冲冠,口出狂言:“大丈夫终不与老兵同列!”按理说,刘备的做法,足可见他用人上的良苦用心,但关羽还是不领情 。纵令刘备不会忘记桃园三结义时的深情厚谊,关羽的这种做法,刘备也会耿耿于怀,只是不便明说罢了 。关羽这样目空一切,同僚们谁还会支持他呢?只是敢怒而不敢言 。连毗邻荆州的江陵和公安两地的守将都深知关羽瞧不起自己,关键时刻,谁都不愿意拉关羽“兄弟”一把 。这种情况在襄樊之战中就得到了验证 。
而孙权早就对关羽的一切了如指掌,便有意欲擒故纵,先给关羽以甜头,于是,就有了关羽晚年“决战庞令明”、“放水淹七军”等辉煌战绩,使得已过花甲之年的关羽以为自己“廉颇不老”,还是英雄少年呢!飘飘然中,似乎已忘却自己已然两鬓染霜 。事实上,他岂能真的与东吴后起之年轻人匹敌?不失败那才是不正常的 。
江山代有才人出,从周瑜、鲁肃到吕蒙、陆逊,东吴将领人才辈出,经历了几代人,想必关羽对此心知肚明 。然而,关羽却一直苦撑着,不是身边没有人才,而是关羽不服老,认为自己还能行,不去发现和培养青年将领 。就算刘备、诸葛亮早已萌生了让关羽引退之意,但谁敢去捅这个马蜂窝? 诸葛亮一生行事格外谨慎,运筹帷幄之中,决胜千里之外 。聪明睿智无人可及,用人上坚持原则而近乎苛刻,惟独对关羽多有顺从,甚至还有屈尊迎合之意,纵令他考虑到了关羽与刘备的特殊关系,但更主要的是与关羽不可一世的性格有关 。当一个人骄横到了让他精明无比的上司都迁就他的地步,恐怕也就意味着这个人的日子要到头了 。关羽失败的道理当该如此 。观今宜见古,无古不成今 。毛泽东说:谦虚使人进步,骄傲使人落后 。假如真有时空隧道的话,关大将军读到后世伟人的这句话时,该作何感想?是不是会在总结自己的失败教训时,羞愧至脸红,而后变成真正的美髯公呢?
十、欲突围,无赵云之能,终成鬼雄 。
公元219年(建安二十四年)末,曹操以为汉献帝在许,与关羽军相近,欲迁都避其锋芒,司马懿、蒋济等劝阻,认为孙权必然不愿看到关羽得志,可以用答应将江南封给孙权为条件让他从背后出兵攻击关羽 。同时曹操派遣徐晃、赵俨等率军救援樊城,更准备亲自征讨关羽 。
救援樊城的徐晃因兵力不足,认为很难与关羽抗衡,不过之后曹操先后派遣徐商、吕建等将领以及殷署、朱盖等十二营兵马增援徐晃 。关羽在围头派有军队驻守,在四冢还有驻军 。徐晃于是扬言将进攻围头,却秘密攻打四冢 。关羽见四冢危急,便亲自率领步、骑兵五千人出战,徐晃迎击,关羽退走 。关羽在堑壕前围有十重鹿角,徐晃追击关羽,二人都进入关羽对樊城的包围圈,包围圈被打破,傅方、胡修都被杀死,关羽于是撤围退走,然而关羽的船只仍据守沔水,去襄阳的路隔绝不通 。
而孙权命吕蒙为主帅偷袭荆州,并亲自率军为后援 。荆州重镇江陵守将麋芳(刘备小舅子)、公安守将士仁因与关羽有嫌隙而不战而降 。
此时关羽得知南郡失守后,立即向南回撤 。回师途中,关羽多次派使者与吕蒙联系,吕蒙每次都厚待关羽的使者,允许在城中各种游览,向关羽部下亲属各家表示慰问,有人亲手写信托他带走,作为平安的证明 。使者返回,关羽部属私下向他询问家中情况,尽知家中平安,所受对待超过以前,因此关羽的将士都无心再战了,士卒渐渐溃散,退至麦城 。建安二十四年十二月,关羽率数十骑出逃,一路突围至距益州不过一二十里的临沮(今湖北省襄樊市南漳县),遇潘璋部将马忠的埋伏,被擒,和长子关平于临沮被害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