萧红萧军分手的原因是什么?为何说他们并不般配

对于爱好文学的人来说,对萧军和萧红的故事多少都能有些了解 。他们一生中有着大量的通信,但大多因为时代的缘故而散失了 。幸好萧军先生活到了“文革”以后,从1978年开始,他就开始整理注释和萧红的通信,并且每一封信都详细地写出当时的情形 。如今,这部书信集《为了爱的缘故:萧红书简辑存注释录》的手稿影印本出版了,我们终于从中还原出一段真实的历史 。
【萧红萧军分手的原因是什么?为何说他们并不般配】萧军不懂女人需要安慰
为人仗义豪爽,并且武艺高强的萧军在一个英雄救美的背景下出现,由他来照顾身世凄凉、身体羸弱的萧红似乎是再合适不过了 。
整本书所收集的书信中,一共有萧红给萧军的信四十三封,其中在日本写的三十六封,在北京写的七封 。另外还收有四封萧军给萧红的信以及一些相关的资料文章 。在每一封信中,都能见到萧红对于萧军深深的爱慕和思恋 。就像萧红的小说一样,她用笔朴实而婉转,读起来无异于初恋时的情书般让人动容 。尤其是影印件中,萧红的字小巧而纤细,萧军的字粗大而笔力坚实,足以透出他们的性格 。
读完全书,在感慨他们之间真挚爱情的同时,也会为萧红的悲惨命运而叹息 。这个世界上爱她的男人那么多,但她却早早地在香港一家医院里香消玉殒了 。而萧军为什么不在她身边?他们为什么分手呢?如果说要从现有的传记和资料中分析萧军与萧红之间的故事,这些书信再合适不过的了 。
英国作家阿加莎·克里斯蒂借大侦探波罗之口说:“女人最需要的是让男人爱她 。”进一步说,爱要采用一种对方接受的方式 。为人仗义豪爽,并且武艺高强的萧军在一个英雄救美的背景下出现,由他来照顾身世凄凉、身体羸弱的萧红似乎是再合适不过了 。
但是,萧军并不懂女人,他在本书的注释中写道:“我爱的是史湘云或尤三姐那样的人,不爱林黛玉、妙玉或薛宝钗……”萧军可以为了萧红而冲上去与别人拼命,但像林黛玉一样的萧红不需要这些,她需要的是安慰,是陪伴 。如果萧军懂得,他就不会放任萧红一个人到日本疗养,并且通过这些书信来抒发这份相思之苦了 。在整部书信集中,萧红所写的都是自己对萧军的思念之情,连同一些生活琐事,而萧军很大篇幅上是讲述自己的生活经历 。他们只适合做乱世儿女情,性格和命运使得他们注定不能天长地久 。
他们并不是十分般配
多年的颠沛流离使她走过了很多地方,见过了很多爱她的人,这些人都能使她感动,但没有一个能爱她爱得长久 。
萧军和萧红在一起的日子里,他们一直都不曾拥有能够谋生的工作和稳定的住房,就像一对流浪者一样,过着吃了上顿没下顿的日子 。这种貌似诗意的生活和真挚的爱情无法掩盖他们生活的艰辛 。而既然生活不稳定,那么使他们坚持下去的就是这份患难之情了 。
从这些书信中可以看出,他们并不是十分般配的一对 。就像早年萧红在《苦杯》一诗中所写的,她活得很苦 。多年的颠沛流离使她走过了很多地方,见过了很多爱她的人,这些人都能使她感动,但没有一个能爱她爱得长久 。就连萧军的观念也是如此 。萧军认为,如果别人不爱他了,两个人就可以分手,似乎就没有什么挽回的希望 。于是,最终的结果是萧军去了延安,并且从1948年就开始受到批判,直到“文革”结束后才平反 。而萧红在经历了端木蕻良和骆宾基的两段情感之后,最终还是凄凉地死在了香港 。
从此“三郎”是路人,“吟”的爱情最终就是如此(萧军笔名“三郎”,萧红笔名“悄吟”) 。在这些书信中,萧红凡是以“吟”为落款的,都比那些以“莹”、“荣子”为落款的信更加真挚,也更加凄惨 。如今,翻阅起他们影印的书信,就感觉像翻阅他们的手稿,二萧都已身归那世 。七十年过去了,不知道现在,三郎能否明白悄吟的心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