凯塞林山口战役的详细战斗经过是怎样的?最后结果如何

指挥不畅
隆美尔在1943年2月14日那天已经要求齐格勒将军趁着黑夜尽量向斯贝特拉(Sbeitla)方向扩,然而齐格勒却说他必须获得阿尼姆的批准才可以前进——德军由于指挥系统的不统一问题终于第一次暴露了,隆美尔已经不是轴心国北非部队的最高指挥官,在行动中和阿尼姆同级,根本无法越权指挥阿尼姆的部队,而阿尼姆本人却极其不赞成隆美尔的进攻,认为他是冒险的,却更愿意让自己的部队向北面丰杜克一线进攻(那里正是美军主力所在) 。于是,一直到2月17日,整整拖了两天,齐格勒的部队才向前推进25英里到达了斯贝特拉,并且遭到了美军早已集结好的部队的顽强抵抗 。直到下午,美军的部队才开始撤退,德军部队进入了斯贝特拉 。但到此为止,第10装甲师已经停止了它前往近在咫尺的凯塞林山口——阿尼姆全面反对隆美尔的冒险进攻,全面收回了他的第10装甲师 。
这边厢,南面隆美尔亲自率领的部队快速的推进,15日占领了加夫萨(Gafsa),留下了门顿上校的288特别部队(著名的非洲坦克精锐团)后,17日又前进了50英里,穿过了菲里阿纳(Feriana),并占领了美军的泰勒普特(Thelepte)机场 。这时,也就正好是北面第10装甲师占领斯贝特拉前不久,隆美尔的联合作战才应该正式开始(两支部队夹击凯塞林山口),但由于阿尼姆的不配合,使行动再次延误 。
于是,一个有趣的插曲出现了,隆美尔决定把他进攻的建议呈送给墨索里尼——后者其实迫切希望能获得一次胜利,以增强其在国内已经摇摇欲坠的统治地位 。同时,隆美尔最亲信的参谋长拜尔莱因也说服了在突尼斯的空军指挥官,使他们同意支援这个计划 。然而时间在一个小时一个小时的浪费,直到18日的午夜罗马方面才来电准许继续进攻并把第10和21装甲师的指挥权都交给了隆美尔 。不过可笑的是,这个“继续进攻”的命令却规定应向北进攻塔莱(Thala)和勒凯夫(Le Kef),而不是向西北穿过特贝萨(Tebessa)——按隆帅的话说,“这是一种惊人和令人难以置信的近视”——这样的进攻正好是敌军的正面,将会和敌主力部队撞个正着 。但同时,这个可笑的命令又表述得模棱两可,以至有为自己的目标服务,钻空子的机会 。
占领山口
但无论怎样,部队必须先拿下重要的山口——凯塞林隘口 。1943年2月19日,虽然第10装甲师的调动被阿尼姆一再延误,德军部队还是于墨索里尼的进攻命令下达几个小时后,以3个营的微弱兵力进攻了凯塞林山口 。防守该山口的美军部队是斯塔克上校(Colonel Stark)的混合部队 。由于防守的一方缺乏协调,到黄昏时德军已在某些点上渗入 。此时,如果第10装甲师能够投入更多的兵力,也许战斗的效果将会更好,然而,到夜间为止第10装甲师所赶到的兵力只有1个坦克营、2个步兵营和1个机车营,而剩余的几乎半个师包括501重坦营在内,仍然扣留在阿尼姆手里 。
直到20日下午,隆美尔才能对凯塞林隘口发动集中的进攻——包括一个意大利营的5个营发动了全面的突击,并迅速地突破了敌军的阵地 。在遭到只有一个营(一个坦克连、一个步兵连和一个野炮连)不到的英军顽强抵抗,损失了11辆坦克后,突入了谷地纵深,凯塞林隘口终于成功占领了 。此后,隆美尔向塔莱和特贝萨两个方向派出了搜索支队,目的是使盟军在预备队的调动上感到困难,同时还想夺取在特贝萨美军的巨大补给仓库,迫使美军撤退(这是他自己原定的计划) 。同时,邓费准将(Brigadier-General Charles Dunphie)的英军第26坦克旅(2个坦克团和2个步兵营)已经从塔莱向南移动,在距离凯塞林隘口约10英里的地方构筑了阵地 。此时的盟军远想不到其实德军的兵力已经比他们想象中要弱得多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