她精于绘画,也是诗人;白莲居士方婉仪的一生

婉仪,一作畹仪,生于雍正十年(1732)六月二十四日,这一日,据传为荷花生日,因而方婉仪有“我与荷花同日生”的诗句,自号白莲、白莲居士 。其《生日偶吟》云:“冰簟疏帘小阁明,池边风景最关情 。淤泥不染清清水,我与荷花同日生 。”
她是安徽歙县人,其祖方愿瑛,曾任广东布政使;其父方宝俭,国子学生,后任教习 。方婉仪自幼跟随父亲和姑母方颂玉学习诗画,在18岁时,她嫁给“扬州八怪”之一的罗聘为妻,家住扬州城内弥陀寺附近,罗聘名其为“朱草诗林”,今扬州市弥陀巷46号,即是其遗址 。婚后,育有二子罗允绍、罗允赞,一女罗芳淑 。罗氏一家都长于丹青,罗允绍、罗允缵和罗芳淑都擅长画梅花,被誉为“罗家梅派” 。方婉仪著有《学陆集》《白莲半格诗》 。《学陆集》有婉仪自跋,《白莲半格诗》有罗聘序 。
婉仪善画梅、兰、菊、竹、石,罗聘称其有出尘想,惟不苟作 。现存最早罗、方二人的合作作品,大概是现藏于上海博物馆的《梅花图》 。乾隆二十八年(1763),方婉仪曾与丈夫合作一幅《梅花图卷》,画中密萼繁枝,千朵万朵,枝干极横斜之妙,满纸冷艳清香,撩人眼目 。在画作的拖尾部分,有这样一段题跋:“野梅如棘满红津,别有风光不受春,画毕自看还自惜,问花到底赠何人 。癸未夏六月,仿王元章繁枝梅花 。赵子固云:‘浓墨点椒大是难事 。’予画此卷三日始成,内子白莲展观再四,嫌其不甚分明 。晨起,乃摘牵牛花,浸汁,渍其花槲 。今观者一目瞭然 。予不可不记其苦心也 。甲申四月舟遇古丰又题 。朱草诗林中人罗聘 。”
原来是此画画成以后,方婉仪将清晨的牵牛花捣烂,将花汁在梅花花瓣上逐一点染,等罗聘再看到他的《梅花图》长卷时,拍案叫绝,也成了他随身携带的心爱之物 。
方婉仪也常与罗聘的老师金农诗词唱和 。
30岁生日时,金农、郑板桥等都为之吟诗、作画,为她祝寿 。
乾隆三十六年(1771),罗聘首次进京,在北京认识了程晋芳、钱载 。1772年,翁方纲从广东归来,他和翁方纲成了好友,二人经常有诗酒之会 。比如翁方纲在《两汉金石记》里,就提到罗聘以所得竹叶碑拓本与钱大昕一起审订文献 。但是这些朋友在仕途上并帮不了他什么忙,于是,这一年的秋天他准备回扬州 。但到了第二年的春天,他才真正作别北京,从齐化门登舟,在《归帆图》上,以诗赠行者,有65人 。
1779年五月,罗聘又准备进京,此时方婉仪已经患了重病 。难分难舍的罗聘作诗说:“出门落泪岂无情?君病卧床我远征 。默默两心谁会得,明知见面是他生!”罗聘以“君”称自己的妻,可见其尊重之情 。他也预见到夫妻二人如果再次见面,也许就是他生了—但他还是走了 。
他五月六日离家,六月十一日,在济南运使署,他梦见了妻子,妻子手里拿着一卷自己画的梅花卷 。
八月三日,罗聘到了京都,遇到从扬州来的万华亭 。万华亭告诉他,他的妻子已经在他走后的不到半个月时间里即五月十九日病故 。罗聘失声痛哭 。方婉仪的终年,48岁 。
方婉仪精于画,也是诗人 。她自幼随父学习诗文,冰雪聪明,过目不忘 。17岁时,她的姑母去世,悲痛万分的方婉仪作《哭十二姑诗》,情真意切,在扬州城内广为文人传诵 。俞樾在《春在堂笔记》里也曾转录方婉仪的一首诗:“景掩衡门剥啄稀,空斋卧病思依依 。看成荣罗今何在,味尽酸咸昨已非 。终古双帆无息影,到头一梦有深机 。青山不解悲霜簪,人自营营鸟自飞 。”到得最后,看人忙,看鸟飞,不怨也不恨间,寄托了极深的生存感叹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