逐渐被世人遗忘的二十四节气中国的第39个世界级非物质文化遗产

2016年11月30日,“二十四节气”被正式列入世界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中,中国第39个世界级非物质文化遗产诞生,总数位居世界第一!
在路上,我一直在思考一个问题:生活节奏这么快,大部分现代人对一些趣味史实会了解多少?
二十四节气是是通过观察太阳周年运动,认知一年中时令、气候、物候等方面变化规律所形成的知识体系 。历史上,它是在先秦时期开始订立、汉代完全确立的用来指导农事的补充历法 。当地球绕太阳公转每运动15°,到达一定位置,这个位置是一个“节气”;地球每年会转360°,所以有24等份,统称“二十四节气” 。具体包括:立春、雨水、惊蛰、春分、清明、谷雨、立夏、小满、芒种、夏至、小暑、大暑、立秋、处暑、白露、秋分、寒露、霜降、立冬、小雪、大雪、冬至、小寒、大寒 。在国际气象界,这一时间认知体系被誉为“中国的第五大发明” 。
二十四节气
为什么二十四节气它偏偏是二十四节气,怎么不是三十六节气,或者是四十八节气呢?
其实严格地说,节气并不等同于节令跟气候 。二十四节气,它是几千年来的一个总结 。过去曾经也划分过,把二十四节气再划分成七十二候,也就是每个节气有十五天,每五天作为一个候,全年一共七十二候 。后来发现分得太细了 。因为我们国家非常辽阔,各个地方的气候条件和地形都差别很大,分得太细不一定好用,最后最后各地普遍适用的二十四节气被保留了下来 。
在春秋时期,中国古代先贤就曾用土晷测量日影的方法,定出仲春、仲夏、仲秋和仲冬等四个节气 。秦代又确定了四季开始的四个时间节点:立春、立夏、立秋、立冬 。到战国后期成书的《吕氏春秋》“十二月纪”中,立春、春分、立夏、夏至、立秋、秋分、立冬、冬至等八个节气名称就出现了,而且这八个节气标示出季节的转换,清楚地划分出一年的四季,昼夜长短的规律 。到了西汉的《淮南子》一书时,就有了和现代完全一样的二十四节气的名称 。在每一个节气下,更细分为三候:初候、二候、三候,每五日一候 。例如,立春三候的表征是:“初候东风解,二候蛰虫始振,三候鱼陟负冰” 。二十四节气和七十二候既是气候变化的一个时段的标志,其开始的日期和时分同时也是气候物候变化的精确的时间节点 。
淮南子
说到《淮南子》,就不能不提到淮南王,淮南王他名字叫刘安,是刘邦的子孙 。据说他养了几千宾客,宾客谋士里边什么人才都有,其中有的人比较熟悉懂得一些天文知识,懂得一些农业的知识,他就把前人总结的二十四节气,在《淮南子》的《天文训》这一节里边完整地记载下来了 。刘安虽然是个野心家,篡夺王位,最后被人告发,最后死了 。但是他养了这么多宾客谋士,笼络了这么些人才,写下《淮南子》这本书,包括了各方面的知识,从这点来看还算做了点好事情 。其实在商朝的甲骨文中,就已经有春、夏、秋、冬、风、霜、雨、雪等这些了 。估计在夏商那个时候,已经有了四个节气,主要就是夏至、冬至、春分、秋分 。
公元前104年,由邓平等制定的《太初历》,正式把二十四节气订于历法,并明确了二十四节气的天文位置 。
太初历
这里还有个有趣的历史故事:你要是背不会二十四节气,你是娶不到媳妇的 。曾经看过一个就有记载,相亲时挑女婿要先让准女婿背二十四节气,背过的则被认为是好庄户人家,就有了进一步交往的机会 。若是背不过,那就会被一票否决,这条硬杠杠比现在丈母娘要求女婿必须有房还要强硬 。因为背不出二十四节气歌,闺女绝对不会嫁过去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