万历皇帝如何将与母后私通的佞臣烧死在衣柜里

这是刚刚由中国财富出版社出版、江西著名作家程晖著、我策划并写推荐语的民国南方风情与抗日题材长篇小说《(婺源乡绅之)那二爷的战争》的一个段落,说的是明朝大臣、学者余懋学(1543—1599,字行之,号中宇,江西婺源县人,隆庆二年[1568]进士,历官抚州推官、南京户部科给事中,上书弹劾张居正献祥瑞,斥为民,居正死复官,累官南京尚宝卿、户部侍郎,卒后赠工部尚书)的两个故事 。
第一个故事:
早在明朝时期,原籍婺源理坑的工部尚书余懋学,踏上仕途后为官清正,颇受万历皇帝的赏识;后屡遭政敌恶意陷害,不得不弃官还乡以避祸 。临行前万历再三叮嘱余懋学,他会视日后事态的变化,决定是否派人接他回京再做官 。如自己所派的人打着红色旗去接他,便说明他将性命难保;如所派的人打着黄色旗去接他,便说明他将官复原职 。
余懋学闲居在家,据说还在村里修砌了一座当时理坑最高的建筑,取名“望京楼” 。这座楼至今还屹立在那儿呢!据当地人介绍,站在此楼顶上,天气晴朗的时候,正好可以看见朱山尖,而这也是从京城到理坑来的必经之路 。
几年以后,朝中时局稳定了,万历皇帝就派人打着黄色旗,浩浩荡荡地从京城赶来徽州迎接他 。但当时正值深秋时节,远远望去,落日的余晖将一面大黄旗染得血红,家人错将它看成了红旗,于是向余懋学去报告说是红旗 。余懋学一听大事不妙,未等钦差一行走进家门,便先吞金自尽了 。
——这显然是篇野史,或民间传说,经不起推敲的 。一则,堂堂尚书大人、一代名臣,而其心理竟然会如此脆弱崩溃,还没见到钦差本人就先行自尽了?二则,堂堂万历皇帝下圣旨召一个臣子回京,程式需要搞得这样复杂、怪异吗?就连不想用他了,还要派人打着红旗去见他么?
第二个故事:
对于余懋学,当地人传说,他之所以被迫归乡,主要原因还是得罪了当朝的皇太后 。
事情的具体经过是,当时朝中有一奸臣佞人,干了不少坏事,众僚属非常气愤,想整治他一下,但又奈何他不得 。因此人与皇太后关系暖味,连皇上都要让他几分 。因余懋学为人忠诚,刚正不阿,皇上很赏识他,故众大臣暗中想让他参此奸臣一本 。
有一次,几个臣子在宫中的白墙上画了一条鱼,鱼尾、鱼身画得像真的一样,好看极了,但未画鱼头 。余懋学下朝经过这里,见这么好的鱼竟没有鱼头,很是可惜,于是给笔尖续了墨,添上了鱼头 。鱼头即“为头”,是请他余懋学为头呢!余懋学知道臣子们让他替大伙出气,一切尽在不言中,遂心领神会,将此奸臣与皇太后之事告诉了皇上 。
这天晚上,那个不得人心的奸臣和皇太后在她屋里喝酒,喝到高兴之际,两人脸红心热、情欲大开,正想行那男女苟且之举 。谁知这时陛下突然来访,只听远处太监一声“圣上驾到”,把太后和那奸臣吓了一跳 。太后赶忙把奸臣藏在寝宫的衣柜里,用铜锁锁上,方才出来给皇上开门 。
皇帝进来后,发现桌上有两个酒杯和两双筷子,于是忙问皇太后缘由 。太后急中生智,编谎称:“这是你父皇生前留下的口喻,让我喝酒时要想着他,遂给他放一只酒杯 。”皇帝心中知道事情的原委,但既然母后这么说了,便也不好多问 。
但问题是,此奸臣由于躲得匆忙,细节缺乏谨慎,长袍的一角露在了衣柜的外面 。万历皇帝知道此人就在里面,于是说道:“母后,您这寝宫中的这只衣柜看着有些旧了,还是烧掉算了吧,过几天我差人给您换个新的 。”不由分说,立即派人连橱带人抬出宫中烧掉了 。太后心里发慌,但也不敢为情人求情,知道皇上这样做是给自己留面子,只好忍痛让他活活被烧死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