二十四孝故事:芦衣顺母的故事

闵损,字子骞,春秋时期鲁国人,孔子的弟子,在孔门中以德行与颜渊并称 。孔子曾赞扬他说:“孝哉,闵子骞!”(《论语·先进》) 。
他生母早死,父亲娶了后妻又生了两个儿子 。继母经常虐待他,冬天,两个弟弟穿着用棉花做的冬衣,却给他穿用芦花做的“棉衣” 。
一天,父亲出门,闵损牵车时因寒冷打颤,将绳子掉落地上,遭到父亲的斥责和鞭打,芦花随着打破的衣缝飞了出来,父亲方知闵损受到虐待 。父亲返回家,要休逐后妻 。闵损跪求父亲饶恕继母,说:“留下母亲只是我一个人受冷,休了母亲三个孩子都要挨冻 。”父亲十分感动,就依了他 。继母听说,悔恨知错,从此对待他如亲子 。
闵子骞卒于何时,史无记载 。北宋时,在济南华山脚下发现了闵子骞衣冠冢 。据明崇祯《历城县志》记载:“在华山前,黄郡守浚河,掘出闵子石棺,盛其首,移至高原 。今华山下,石椁尚存 。”济南当地百姓也有传说:北宋年间治理黄河时,人们在华山脚下挖到闵子骞石棺 。为了石棺不至于被水湮没,人们便欲将闵子骞墓迁往济南城南高阜之处 。当人们抬着石棺路过城东五里之处时,绳子断了 。按照当时习俗,棺材落到哪儿,就要埋在哪儿,于是就有了现在的闵子骞墓 。据苏辙《闵子祠记》记载:在北宋神宗熙宁七年(1074年)以前,“历城之东五里,有丘焉,曰闵子之墓 。”只是当时“坟而不庙,秩祀不至”而已 。熙宁七年,河南濮阳人李肃之来到济南当“父母官”,遂于第二年在墓前修建了闵子祠,才使得闵子骞墓“百年之废,一日而举” 。
闵子骞的卓著孝行,受到了后世人们的普遍赞扬 。清初著名诗人田雯曾亲往济南城东拜谒闵子骞墓,并写有《拜闵子墓》一诗,诗云:“菰芦花未吐,菱荷叶已香 。日夕下山椒,归鸦乱回翔 。石桴在溪侧,无风响白杨 。”《续修历城县志》收有清代诗人吟咏闵子骞墓的诗十数首之多 。应当说,闵子骞墓作为济南优秀的名士文化遗产,有着不可估量的意义和价值 。“古墓丛祠垂姓名,孝哉闵子死犹生 。行人叹息华阳路,芦荻花飞见性情 。”(陈永修《鲍西楼诗草·过闵子墓》)闵子骞的孝行孝德,即使在今天也有很强的现实意义,如何进一步开发、利用和发挥闵子骞墓园这一景观的文化功能是一个重要的课题 。不然,闵子骞留给世人的形象,只能是单薄的 。
【二十四孝故事:芦衣顺母的故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