汉代盐铁会议召开时谁是皇帝?谁是宰相

汉代“盐铁会议”召开时谁是皇帝?谁是宰相
皇帝:汉昭帝刘弗陵
丞相:田千秋
众所周知 , 汉武帝的盐铁官营、酒榷均输等经济政策 , 是在反击匈奴、财政空虚的情况下实行的 。它的实行 , 使汉朝政府广开了财源 , 增加了赋税的收入 , 得以有了比较雄厚的物力基础来支持长期的战争 , 从而不断拓宽了疆土 , 安定了边疆 。在当时的情况下 , 这一经济政策的实施无疑是正确的 。但是 , 官营盐铁、酒榷、均输等政策的实行 , 逐步使一部分财富集中于大官僚、大地主及大商人手中 , 而剥夺了中小地主的利益 。出现了官吏“行奸卖平” , 而“农民重苦 , 女红再税”的状况 , 以及“豪吏富商积货储物以待其急 , 轻贾奸吏收贱以取贵”的局面 , 使得中小地主和一般百姓日趋贫困 。因此 , 昭帝即位之初 , 霍光就围绕是否改变盐铁官营、酒榷、均输等经济政策 , 与桑弘羊等人展开了斗争 。
昭帝始元元年(前86年)闰十二月 , 霍光就派遣当时的廷尉王平等五人出行郡国 , 察举贤良 , 访问民间疾苦、冤难以及失去职业的人 , 为召开盐铁会议做准备 。
昭帝始元六年(前81年) , 下诏郡国推举贤良文学六十余人到长安 , 询问民间疾苦 。贤良文学们提出盐铁官营和平准、均输等经济政策是民间疾苦的原因 , 遭到御史大夫桑弘羊的反对 。以丞相田千秋和桑弘羊为一方 , 贤良文学为一方 , 双方对为政得失展开了一场全面辩论 。双方对民间疾苦的根源、同匈奴的和战政策、治国的方针和理论等重大问题申述了不同主张 。会议后 , “罢榷酤官” , 部分地区停止铁器官营 , 其他政策不变 。召集郡国贤良文学到京师 , 虽是谏大夫杜延年提出的 , 显然得到霍光的支持 , 所以这次会议也反映了两位辅政大臣对当时实行的经济政策的分歧 。
盐铁会议辩论的双方 , 一方是从武帝时起长期当政的法家代表人物御史大夫桑弘羊 , 一方是儒家思想的忠实信徒贤良文学 。盐铁会议不仅在政治上是终止武帝的战争政策、转入新的休养生息的和平状态的开始和标志 , 也是思想上终止汉初儒、法合流 , 重新恢复先秦孔孟思想传统的历史契机 。正是由于这种历史契机 , 经过盐铁会议 , 儒家思想重新倔起 , 在宣帝时期进一步得势 , 至成帝时则完全居于统治地位了 。
【汉代盐铁会议召开时谁是皇帝?谁是宰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