洪秀全比日本的起义领袖西乡隆盛逊色在哪儿( 五 )


在一个依靠名器驾驭天下人心的时代里 , 名器太滥使人心风气和仕路秩序都因之大乱 。如此滥封王位带来的恶果 , 不但使财政开支更加困难 , 而且让这些草头大王拥兵自重 , 成为当地一霸 , 修王府、选美人、办仪仗 , 出门前呼后拥 , 招摇过市 , 老百姓纷纷走避不及 。正如民谣所唱:“王爷遍地走 , 小民泪直流 。”
蒋廷黻给洪秀全作了这样的总结:“他的运动无疑起自民间 , 连他的宗教也是迎合民众心理的 。但是他的人格及才能上的缺点很多而且很大 。倘若他成了功 , 他也不能为我民族造幸福 。总而言之 , 太平天国的失败 , 证明我国旧式的民间运动是不能救国救民族的 。”
反观西乡隆盛则是个理想主义者 。他的立场始终站在下级武士一边 , 他代表的正是标准的武士道精神映照下的理想人格 。下级武士是维新的主力 , 但后来被剥夺了特权 , 他不能接受这一点 , 于是起兵维护他的武士兄弟们的利益 , 与之交战的都是他的旧日同僚 。他和参加维新的其他志士不同 , 对高官厚禄毫无兴趣 , 但可以为支持他的人舍命而不计后果 。在流放岛看到流放的罪人和岛民没粮吃 , 西乡隆盛毫不吝惜地将发给自己的大米让给他们吃 , 结果自己断顿 。西乡隆盛回到鹿儿岛 , 将自己的俸禄用于抚恤武士家属 , 创办“私学校” , 以“尊王悯民”为校训 , 传授经史 。最后起兵造反时 , 他本想息事宁人 , 但又不忍给义愤填膺的学生们泼冷水 , 才孤注一掷走上了武力反政府的道路 。
西乡的号召力自然可以想见 , 被围城山后 , 西乡以下的心腹众人 , 都心甘情愿追随西乡从容赴死 。桐野利秋依然不改往日风度 , 他把长发扎在脑后 , 手持银饰指挥刀 , 着便装巡视城山 , 威风丝毫不减 , 甚至有人还闻到他身上喷洒过的古龙水的味道 。西乡的另一干将村田新八则显得豪爽乐观 , 这个在欧美接受先进思想、曾被胜海舟称赞为“大久保以外惟有此人”的武士 , 在探望伤病员的时候 , 还乐观自嘲大笑:“刚刚我看了政府军修的工事 , 真是坚固啊 , 我们无论如何是打不动的 。就算以后有洋人来 , 日本也不用怕被欺负啦!”
洪秀全与西乡隆盛的差距 , 某种程度上是染毒的儒家文明输给了刚健的武士道精神 , 其间折射出各自国家传统文化 , 在19世纪中叶自我更新的努力和痛苦 。
甲午战败后 , 梁启超开始研究中国何以长期积弱的原因 , 鉴于当时西方和日本都认为“中国之历史 , 不武之历史也 , 中国之民族 , 不武之民族也” , 他激动地说:“吾耻其言 , 吾愤其言 , 吾未能卒服也 。”于是愤而下笔 , 于1904年写成《中国之武士道》一书 。在该书的序言里 , 他回顾了中国武士道精神归于瓦解湮灭的历程和原因 , 并指出这一精神的消失对中国民族性的戕害是中国近代积贫积弱、受人欺凌的重要原因之一 。那种对中华民族已消失不彰的武士精神的追怀赞叹 , 那种恨铁不成钢的悲愤令人扼腕感叹、痛彻心肺 。诚如当年面对日寇的铁蹄侵略 , 王芸生大声疾呼:“我们要努力做一个好中国人!——中国现在需要无数的文天祥、史可法 , 但有一个石敬瑭、吴三桂便足以亡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