揭秘二战日军对澳战俘残忍行径,军官吃人肉骇人听闻

1941年太平洋战争爆发,日本海军突袭珍珠港之后,长驱直下,进攻东南亚 。开战后第三天,日本就击溃了被称为“不沉之舰”的英国新式战列舰“威尔士亲王号”和巡洋舰“击退号”,英国海军舰队遭到毁灭性的打击 。在东南亚战场,澳军第8师参加了保卫马来亚和新加坡的战斗 。但由于盟军军心涣散,丧失海空保护,最终被山下奉文指挥的日军第25军击败 。1942年2月新加坡陷落时,澳大利亚第8师15000余名官兵沦为日军的战俘 。
在新加坡沦陷前后,还发生了日军残杀澳大利亚护士的暴行 。
1942年2月随同澳大利亚陆军第八军团到达马来亚的一支护士队,在新加坡陷落前,她们被分成两组进行撤离 。
2月11日一组登上了“帝国星号”(Empire Star),在日军轰炸机轮番轰炸之后,她们到达巴达里亚(Bat aria),最后返回澳大利亚 。
2月12日凌晨6点,另一支共有65名护士登上维耐尔布鲁克(Vyner Brooke)号舰 。
2月14日下午由于日军的轰炸,在不到半个小时内,该舰在苏门答腊的东南海岸沉没 。舰上的一些护士和多数平民葬身鱼腹 。
虽有53人竭力游到附近的班卡岛,但是日军冷酷无情地用机枪射杀了已经登岸的21名幸存者,余下的32人沦为日本战俘,开始了长达三年半的集中营生活,其中有8人在关押中死去 。
【揭秘二战日军对澳战俘残忍行径,军官吃人肉骇人听闻】日军将盟军在马来亚和新加坡投降的军人关押在原本是盟军要塞的樟宜战俘营 。樟宜战俘营是日军在二战期间在马来半岛建立的最大的战俘营,其主要的角色是充当日军的劳工中转站,樟宜战俘营的绝大多数战俘都被日军强迫劳役,其中大多数人参与了缅泰死亡铁路的修建,死亡率极高 。
1942年6月至1943年10月,不断有盟军战俘从新加坡樟宜出发,被转运到泰缅铁路的工地上 。每次出发时,日本看守都会对盟军战俘讲,他们将被送往北部山区某个不错的地方,与另外的盟军士兵会合,在当地好好休养 。但要在接下来的十几天时间里走完几百英里的山路,最后到达丛林中的营地 。次日清晨,他们就被驱赶到了工地帮助日军修筑铁路 。
泰缅铁路曾被称为“死亡铁路”,修建的目的是通过泰国把马来半岛的增援和物资送给占据缅甸的日本部队 。日本工程师根据崎岖的山区地形推算,铁路至少要五年才能完成,但日军靠驱使6万多盟军战俘和30多万亚洲劳工从事高强度的劳动,最终在18个月内完工 。电影《桂河大桥》曾让日军在二战期间强迫战俘修建泰缅铁路的残暴行径广为人知,这些战俘中就有很多来自澳大利亚 。从樟宜出发的战俘中有一个叫爱德华·邓勒普 (Edward “Weary” Dunlop)的澳大利亚中校 。邓勒普在1941年底前往印尼万隆管理一家后方医院 。他本是有机会躲避日军抓捕的,但他坚持留下来与伤员在一起 。
死亡铁路
据邓勒普的日记记载,所谓铁路修筑工地简直就是人间地狱 。疾病肆虐、看守残暴、食物匮乏,即使是青壮年没几天也会变得瘦骨嶙峋,活似骷髅 。日本和韩国看守残暴地逼迫衣不遮体、眼神空洞、病恹恹的活僵尸在丛林间永不休止的劳动 。日本人的残暴是骇人听闻的,二战中,盟军在德军战俘营的死亡率是4%,在日军战俘营的死亡率却是29% 。
泰缅铁路的情况更为糟糕 。共有1.2万名盟军战俘葬身此地,其中英国战俘占了29%,澳大利亚人占69% 。很多人死于霍乱、痢疾、疟疾、瘴气,绝大多数人死于营养不良,其实就是饿死的 。战俘每天只给两碗米饭,极易遭受各种热带疾病的侵害 。日本人还运来了大量亚洲劳工,其命运同样悲惨不堪 。这条铁路修完之时,送命者高达5500人,其中有2650名澳大利亚人,几乎每一根枕木之下都有一具死尸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