揭秘:中国古代间谍工具的四大发明是什么

说到间谍工具 , 就不能不提一下间谍 。间谍 , 就是所谓的“情报人员” , 也叫特务、特工 。西方学者认为 , 人类间谍鼻祖是公元前十世纪时名叫娣莱拉的菲利斯女人 , 实际上中国早在公元前二十世纪前后的夏代前期就出现了间谍 , 而且也是一位女人 , 名叫女艾 。
间谍出现都这么早 , 搜集情报的手段和间谍工具自然也不会落后 。其中有四种为国际情报界人士瞩目 , 可谓间谍工具上的中国“四大发明” 。
最原始的“窃听器”—听瓮、矢服
听瓮 , 其实就是一种口小腹大的罐子 。使用时将听瓮埋在地下 , 在瓮口蒙上一层薄薄的皮革 , 有侦测需要时 , 侧耳伏在上面 , “听”出周边的动静 。需要的情况下 , 则直接让专业情报人员坐于瓮中 , 听辨声响 , 这叫“罂听” 。为了减少情报失误 , 常会培训瞎子来执行“听”任务 。瞎子眼睛不行 , 但听力往往超强 , 据说方圆数十里的动静 , 都能通过听瓮听出来 。
听瓮的发明距今约有2500年 , 《墨子·备穴》中对听瓮的制造和使用方法有详细的说明 。在后来的使用过程中 , 听瓮得到了不断的改进 , 成为现代窃听器出现前最有效的窃听工具 。
如在唐代 , 出现了葫芦状枕头形窃听器 , 休息时将窃听器枕在头下 , 外面一有动静便能察觉;到宋代时窃听器已相当实用 , 多功能窃听器—“矢服” , 成为首选 。矢服 , 就是盛装箭(矢)的器具 , 用牛皮来制作 。
当时侦察兵都会配备这种工具 , 需要当窃听时 , 拿出箭矢 , 吹足气 , 夜里枕在头下 , 几里以内人马声都能窃听到 。矢服利用的是空腔接纳声音的原理而发明的 。另外 , 民间常用的窃听器还有“听管” , “隔墙有耳”就这么来的 。
被广泛使用的“密写术”—明矾水
密写术是借用于一种特殊墨水 , 达到写字看不出的目的 。这种特殊墨水并非什么高科技 , 虽然一般人都不知道 , 但来源却非常方便 , 其实就是人们生活中常见的明矾水 。明矾水写出的字 , 干后在纸上根本看不出来 , 但如果浸入水中 , 字迹顿现 。
中国史书上有不少秘写案例的记载 。据《金史·宣宗本纪》记载 , 金宣宗贞佑四年(公元1216年) , 乌古礼派间谍带着用明矾水写的密信 , 到京师告急 , 请求援兵 。
康熙年间的“矾书案” , 则是废太子胤礽利用密写术这种间谍手段引出的 。康熙五十四年(公元1715年)春 , 康熙亲征准噶尔 , 得到消息的胤礽决定利用这次机会解禁 。
他用重金买通了常为老婆(福晋)看病的医生贺孟頫 , 请贺带一份用明矾水书写的密信 , 潜到宫外 。谁想这事让辅国公阿布兰侦知 , 矾书被截获 , 恢复皇太子地位的计划失败 。
另外 , 除了明矾水 , 中国古人还用食用的米汤来写密件 。

构造最简单的“无人机”—纸鸢
鸢读yuan , 通俗说就是老鹰 。纸鸢是什么?这就是现在大家都会玩 , 且爱玩的风筝 , “纸鸱”、“鹞子”、“木鸢”、“飞鸢” , 都是纸鸢的另外叫法 。
纸鸢发明于公元前的汉初 , 距今也有2000多年了 , 发明人是西汉开国功臣之一、淮阴侯韩信 。韩信是军事家 , 他是怎么想到发明纸鸢的?原来当时列侯陈豨造汉高祖刘邦的反 , 韩信与陈豨勾结 , 制作了纸鸢作为里应外合的信号 , 这也是最早用纸鸢来传递情报的实例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