据文献记载,明洪武四年1371年,在今青海省同仁县保安城的西山曾建立保安堡 。“保安”是由地名演变为族名的 。一般认为该族是元、明时期以信仰伊斯兰教的一支蒙古族为主,在长期的历史发展中,吸收了一部分回族、藏族、土族等而逐渐形成 。也有人认为保安族是以四川、陕西等地迁至青海同仁一带的“回回”人为主发展而来 。他们原以驻军垦牧形式住在同仁境内隆务河两岸 。长期与当地东乡、撒拉、藏等族交往、通婚,而逐步形成发展为保安族 。
明末清初,保安族社会发展,人口增加,当时保安城内“番回”达百余家,城外有四屯,一干余户,由土干户统治 。雍正七年1729土千户王喇夫违抗清朝,川陕总督岳钟琪派兵进剿,将保安堡原募“番兵”遣散,改设“把总”,改属西宁镇统辖 。乾隆二十七年1762又隶属循化营,由兰州府管辖 。同治初年,保安族因受当地喇嘛教隆务寺封建主欺压,被迫东迁 。先在循化居住数年,后又转徙今甘肃积石山下大河家、刘集一带定居下来,他们居住的大墩、甘梅、高李等村庄,仍被习惯地称为“保安三庄” 。从清末至中华民国时期一直处在地方军阀马安良、马步芳等统治下 。1930年起,国民党政府推行保甲制,将该地划为“两保” 。
演变
同治十一年二月,保安人民与回、东乡、撒拉等民族人民一起起义,反抗清王朝的统治,在河州太子寺南面的新路坡,打败了清军,但由于领导这起义的马占鳌最后向左宗堂投降,使得这次起义以失败而告终 。
【保安族有何历史起源?又是怎样演变的】保安族的族称来源于原居住地保安城,保安族原居住在青海省同仁县隆务河边的保安城、下庄、尕沙日一带,这里原来居住的都是藏族 。大约从元代开始,蒙古人进入西北藏族地区 。
公元1227年成吉思汗攻取西夏五城兴庆府,夺得积石州后,连河州也相继变成了蒙军的重要据点 。
公元1247年,西藏萨班会冗蒙古太子阔瑞后,蒙古军在西藏地区的往来也相当频繁,保安一带已成为兵家必争的交通要道 。明万历年间曾在青海省同仁地区设置保安营,修建了保安城 。明末清初以来,保安地区已形成了有藏、汉、蒙古、回、土、撒拉等多民族大杂居小聚居的“四寨子”——尕撒尔、年都乎、吴屯、保安 。清咸丰、同治年间迁徙到甘肃省积石山 。1952年根据本民族的意愿,由国家正式定名为保安族,并成立了以“保安三庄”区域为主的保安族自治乡 。
- 保安族历史保安族究竟是怎样的一个民族
- 保安族都有哪些节日?又是怎样过的
- 保安族习俗保安族在生活方面有何禁忌
- 保安族的风土人情有何独特之处
- 保安族文化保安族特有的花儿文化是怎样的
- 保安族艺术保安族腰刀有着怎样的来历
- 揭秘:父系氏族公社与母系氏族公社有何差别?
- 神农氏是谁?历史上神农氏有什么巨大的贡献
- 女人统治的王国:190年西夏历史女人主政近百年
- 揭秘:水浒传中晁盖临死前立的遗嘱有何用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