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唐与大食的命运之战:高仙芝错误判断局势

大食是唐朝对阿拉伯帝国的称呼 。在穆罕默德的伊斯兰帝国兴起前,中原就与同代的阿拉伯人发生了联系 。在唐朝高宗朝永徽二年(651年)大食帝国消灭了萨珊王朝(今伊朗)同年大食就派使者来到长安 。此后,随着大食势力继续东进,整个帕米儿高原基本成为大食的势力范围 。唐与大食的接触日益频繁 。因为当时世界的大国只有唐与大食,所以两强的交流对世界的发展产生了深远影响 。
显庆五年(660年)摩维亚继位,建立了乌梅雅王朝,因其服饰崇尚白色,我们称他为白色大食 。在天宝八年阿拉伯另立阿拔斯为王,都城在底格里斯河边(今伊拉克巴格达)因其服饰崇尚黑色,我们又称其为黑衣大食 。现有史料中与唐朝争斗的就是黑衣大食 。在其灭掉波斯王朝后,继续向东,不可避免地与唐朝发生冲突 。
网络配图
大食的东进产生的蝴蝶效应引发了中亚地区的政治格局的大变动,在中亚地区被黑衣大食(下称大食)灭掉,或、受到威胁的国家纷纷向唐朝请求庇护 。八世纪初,唐与大食已经发生过两次小规模的军事冲突,一次发生在开元三年(715年〉,一次发生在开元五年(717年),这两次事件还与吐蕃有关 。其格局是,以大食为主,联合吐蕃,同唐朝对抗,谋取唐在中亚的属国,排挤唐朝势力 。因为唐朝势力在中亚的兴衰,直接地影响着伊斯兰教在该地区的传播 。十分有趣的是:另一次所谓“渡泸之役"也是吐蕃与大食联军为一方同唐军对阵的 。所不同的只是后一次战役以吐蕃为主力而已 。
其中开元三年之战,其导因是吐蕃与大食共立阿了达为拔汗那国傀儡发兵攻略该国 。拔汗那王兵败奔安西求救 。拔汗那是唐的属国,唐理应出师 。
这两次战争,大食都是主动进攻的一方 。虽然打了败仗,但并未受到重创 。两年后又同吐蕃等一起兴兵犯境 。第二次战争唐廷好像没有派遣本部人马,胜负不明 。但四镇未入大食手中,是元疑问的 。对于大食,第一次战争其目的是为了谋取唐的属国,而第二次战争其目的就更进了一步,是为了侵夺唐朝本土了 。唐、吐蕃、大食三种势力在中亚一带的角逐天宝年间渐趋严重,以至酿成了一场大规模的武装冲突 。这就是怛罗斯战役 。历史上有个论断,恒罗斯之战是大唐军队在军力上不敌大食军队 。实际是如何的呢?怛罗斯之战败于轻敌
【大唐与大食的命运之战:高仙芝错误判断局势】网络配图
怛罗斯战役发生于唐玄宗天宝十年(751年) 。怛罗斯在前苏联境内江布尔城附近 。安西节度使高仙芝,因石国“无番臣礼”率兵征讨 。石国王约降,高仙芝允诺和好 。旋即高仙芝爽约,将兵袭破石国,俘虏其国王,献于阙下斩之 。“杀其老弱,虏其丁壮,取金宝瑟瑟驼笃等,' 。石国王子逃走,向大食及其他邻国求援 。各国对高仙芝的欺诱贪暴,甚为愤怒,计划共同袭击唐西域四镇 。高仙芝得知这个消息后,想要先发制人,将兵进攻大食 。参加唐朝联军的有葛逻禄部及拔汗那国兵,据说共有番汉兵三万,其中汉兵两万,番兵一万,深入七百余里,在怛罗斯城与大食军队遭遇 。我们现在介绍一下高仙芝,此君是高句丽人士,从高宗朝开始,唐朝灭掉了高句丽后,很多朝鲜贵族来到中原,高仙芝家族也来到长安,投身军门 。从一般军士开时,用累累战功获得信赖,成为唐朝在西域的主要将领 。
一场具有重大意义的战争打响了 。这次战争相持五日 。由于葛逻禄部反叛,同大食一起夹击唐军,高仙芝败绩,士卒大部死亡,只有数千人逃脱 。势危之时,副将李嗣业劝高仙芝弃军逃跑,别将段秀实责备李嗣业说:“惮敌而奔,非勇也;免己陷众,非仁也 。"李嗣业甚感惭愧,与段秀实一起,集拢散卒向安西退守 。恰值此时,拔汗那兵也退了下来,辎饷塞道 。李嗣业怕敌人追及,手持大棒击毙拔汗那兵马百余号,道路始开 。高仙芝等遂率残兵还至安西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