长平之战摧毁了赵国的野心成就了秦国的统一

长平之战是公元前262年至公元前260年发生在秦、赵两国间的一场战争 。当时,秦国势力日益强盛,周天子形同虚设,各诸侯国人心惶惶 。而这一场战争的爆发无疑对秦国、赵国,乃至天下的局势都产生了巨大的影响 。公元前262年,秦国攻打韩国,使韩国的上党郡与本土失去联系 。韩国国君为了能让秦国息兵,于是让郡守冯亭将上党郡进献给秦国 。冯亭不愿,他转而将上党郡献给赵国,想要求得赵国的力量来对抗秦国 。赵国国君接受了上党郡,由此引起了秦国的不满 。
【长平之战摧毁了赵国的野心成就了秦国的统一】网络配图
两年后,秦国攻占上党,继而向长平发起进攻 。赵孝成王派遣赵国名将廉颇率军出战,廉颇在数战不利后,利用有利的地形固守不出,想要用以逸待劳的方式挫杀秦军士气,再寻找时机出击 。
秦国为了取得战争的胜利,采用了反间计,散布谣言,使得昏庸的赵孝成王认为廉颇胆怯不敢战,遂撤下廉颇,换上了只会“纸上谈兵”的赵括为赵军主将 。赵括随即改变了廉颇的战术,率军大举攻向秦国 。而秦国这时候的主将早已秘密地换上了骁勇善战的白起 。白起带领秦军假装战败溃逃,诱赵括追击到秦军的营地,然后包围了赵军,切断其后路和粮道,赵军被围四十多天 。
最终,赵括在突围中被乱箭射死,赵军降秦 。白起放了年纪较小的240名赵国士兵回去,而将其余的降兵全部坑杀 。这就是历史上著名的“长平之战” 。
长平之战交战双方
世人皆知,战国时期爆发了一场“长平之战”,对后来天下的局势几乎是产生了决定性的影响 。这场战争的交战国分别是秦国和赵国,秦国的国力已经日益强盛,而赵国当时也没有受到重创,并不比秦国弱上多少 。因此,在交战双方实力并不悬殊的情况下,长平之战成为了当时规模最大、死伤最惨烈的一次围歼战 。
秦国在“商鞅变法”之后,国内的经济发生了较全面的改革,再加上后世的经营,逐渐变得兵强国富 。因此,秦国在长平之战中的经济实力还是非常雄厚的,战争所需物资的准备也很充足 。反观赵国,“地薄人众”是当时赵国国内的现状,虽也经历过改革,但力度和深度明显不如秦国的“商鞅变法” 。赵国的改革还局限在军事方面,经济上则相对薄弱,农业发展也愈加滞后,因此赵国的战争储备其实并不适合长期的大规模战争 。
网络配图
再来看交战双方的军事实力,秦、赵两国投入的兵力都是数量巨大的,赵国大约为45万人,秦国则是60万左右 。秦军民风凶悍,马匹优良,有“虎狼之师”的称号 。赵军则以弩弓骑兵为重,骑兵训练有素,经验丰富 。因此,两方兵马在武力值上是相差不大的 。
长平之战中,交战方的秦、赵两国大军将近百万,而且都投入了大量的人力、物力、财力,因此也有不少人认为这是双方的一次综合国力的较量 。但从准备情况以及最后的结果来看,赵国的实力还是要稍逊于秦国的 。
长平之战的影响
长平之战发生在当时较有实力的秦、赵两国之间,战争的最终结果是秦国取得了巨大的胜利,而赵国则几乎遭到了毁灭性的打击 。那么,长平之战除了对交战双方产生了影响,在其它方面,这场战争又有着什么样的影响呢?
首先来看战败国赵国,赵国在战争中损耗了大量的人力、物力、财力,前后死伤约45万人,几乎是全军覆没,而其中有40余万士兵是被秦军坑杀的 。这对赵国形成了巨大的打击,不仅仅是物质上的,还有精神上的 。长平之战结束后,赵国上下都陷入了悲痛和惶恐的情绪中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