历史上曾有过两个李师师?第二个和宋徽宗交往

【历史上曾有过两个李师师?第二个和宋徽宗交往】李师师是北宋时色艺双绝的名妓,在宋元明清四代文人的笔记、诗词、野史中都有记载,是历史上真实的人物 。
不仅如此,一些小说也以她为素材,如元代小说《李师师外传》对她作了详尽的描述,宋人平话《大宋宣和遗事》和施耐庵小说《水浒传》也提到了她,所以李师师又是小说中的人物 。
不过,一些史书上记载李师师与名人交往的时间很难解读,这是怎么回事呢?
原来历史上曾有过两个李师师 。
第一个李师师
这个李师师约出生于公元1062年左右,罗忼烈先生的《两小山斋论文集》中有此考证 。
有记载张先曾专为李师师创作新词牌《师师令》并有一词云:
“香钿宝珥 。拂菱花如水 。学妆皆道称时宜,粉色有、天然春意 。蜀彩衣长胜未起 。纵乱云垂地 。
都城池苑夸桃李 。问东风何似 。不须回扇障清歌,唇一点、小於珠子 。正是残英和月坠 。寄此情千里 。”
张先曾生于990年卒于1078年,终年89岁,此时他专为李师师创作新词牌《师师令》,将李师师捧得红极一时 。此时秦观,文采风流名动一方,李师师对他也曾一度迷恋,二人交往比较频繁 。
才子佳人,互相爱慕,本是一段佳话,但秦少游是个花花文人,李师师长在娼门,这是一个无言的结局 。
之后文人周邦彦与李师师交往逐渐密切 。周邦彦,字美成,号清真居士,妙解音律、工于文词,因其词句绮丽绝伦,京城歌伎无不以唱他的新词为荣 。初见李师师时,周邦彦便觉相见恨晚,即填了一首《玉兰儿》记录他对李师师的印象:
“铅华淡伫新妆束,好风韵,天然异俗 。彼此知名,虽然初见,情分先熟 。
炉烟淡淡云屏曲,睡半醒,生香透玉 。赖得相逢,若还虚度、生世不足 。”(《大宋宣和遗事》)
师师喜欢他的文采,乐于和他接近,交往日久,二人关系甚为密切 。
周邦彦曾劝她找个知心之人出嫁,以解愁苦 。可见,二人友谊深厚,绝非一般 。
第二个李师师
这个李师师约出生于公元1090年左右 。如果接受这个李师师的话,可解读不少和李师师相关的轶事,特别是和宋徽宗赵佶的交往等 。
据说李师师原是汴京城内经营染坊的王寅的女儿,母亲在生下她不久后去世 。四岁时,父亲为朝廷染布延期获罪,死于狱中 。师师流落街头,被经营妓院的李蕴收养,改名李师师 。李蕴请人教师师琴棋书画、歌舞技艺 。师师长大后气质优雅、才情容貌不凡,成为北宋末年冠盖京华的名妓 。文人雅士、公子王孙争相与之交往 。宋徽宗闻其芳名,也微服私访李师师 。
“东京角妓李师师,住金钱巷,色艺冠绝 。徽宗自政和后,多微行,乘小轿子,数内臣导从往来李师师家 。”(《青泥莲花记》)
后来,宋徽宗将李师师召进皇宫,册封为瀛国夫人、李明妃 。可是好景不长,公元1125年,宋徽宗禅位给太子钦宗赵桓,李师师失去了靠山 。不久,金兵大举入侵,宋军节节败退 。金兵攻破汴京,徽宗与钦宗父子一同被俘,随金兵北返,这就是历史上的“靖康之变” 。对于北宋亡后的李师师下落,历史上诸家说法各不相同 。
《李师师外传》中记载,金兵攻破汴梁时,主帅挞懒知师师花容月貌,便指名索要,欲献给金太宗 。于是叛臣张邦昌领着金兵四处寻找,抓到李师师带回军营 。师师不屈,怒斥张邦昌和金兵,拔下头上的金簪自刺咽喉,未死 。又折断金簪吞下,一代名媛香消玉殒 。
清初陈忱《水浒后传》称李师师在南宋初期,流落临安(今杭州),寄居西湖葛岭,曾操旧业为生 。宋人平话《大宋宣和遗事》中有同样的记述,只是增添了“后流落湖湘间,为商人所得” 。民间也有类似传闻,说李师师南渡后,士大夫把她视为红颜祸水,不愿与之交往 。师师穷愁潦倒,嫁与商人为妾,最后淹死于钱塘江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