南宋北伐为何不得人心穷人被重税压得喘不过气

一直以来 , 南宋的偏安一隅和北伐未竟往往被归咎于皇帝的昏庸无能 , 以及秦桧等奸臣的祸害忠良 。可事实上 , 当时南宋民众的主流也是不希望北伐的 。他们中的绝大多数并非如一些诗词中描述的那样 , 强烈地渴望朝廷收复中原 , 而是更愿意偏安一隅 , 求得安稳 。
网络配图
说到南宋时期的北伐 , 我们往往会想起陆游临终前的“王师北定中原日 , 家祭无忘告乃翁” , 想起李清照的“故乡何处是?忘了除非醉 。”亦或是辛弃疾的“西北望长安 , 可怜无数山 。”但这些其实都只是文人们一厢情愿的爱国情怀 , 并不代表当时大多数民众的意愿 。
南宋立足的江浙地区自古号称东南膏腴之地 , “天下赋税 , 尽出其半” , 但在南宋初期却并非如此 。经过宋徽宗20年花石纲的征掠、席卷几百万人口的方腊起义以及宋金战争的动荡 , 这里人口锐减 , 满目荒凉 , 已经变成土匪、盗贼、叛乱者和豺狼出没的地方 。
网络配图
南宋建立之初 , 国土面积只有北宋时期的一半多点 , 人口也大幅度下降 , 但来自北方的军事压力却丝毫未减 。南宋为了应对战争 , 常备正规军平时大约保持在40万人 , 战事激烈时人数还要增加许多 。在南宋民众急需休养生息、恢复生产的情况下 , 如此庞大的军队无论从军需供给还是人员补充上看 , 都是当时南宋民众的沉重负担 。
再看税收 , 南宋初期的国家财政收入平均在每年4500万贯左右 , 其中1300万贯左右用于皇室开支 , 2400万贯左右用于在和平时期供养军队 , 其他所有开支只有七八百万贯 。而一旦战事爆发 , 军费会成倍激增 。这多出来的费用 , 政府只会不停地用通货膨胀和增加苛捐杂税的方式转嫁给民间 。于是南宋一朝苛捐杂税的科目之多、赋税水平之高 , 在中国历史上是空前的 , 经常达到北宋时期的一倍左右 。
网络配图
可见 , 仅仅和平时期供养军队就已经让南宋百姓力不从心了 , 而战端一开 , 他们甚至连生存都成问题 。因此 , 对于社会底层的穷人们而言 , 主要矛盾是吃饭问题而非民族矛盾 , 他们的意愿只能是如姜夔在《扬州慢》中表述的那样——“废池乔木犹厌言兵” , 只要北方政权不入侵 , 是绝对不愿意打仗的 , 更不必提什么北伐 。
【南宋北伐为何不得人心穷人被重税压得喘不过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