毛文龙与袁崇焕:毛文龙与袁崇焕究竟有什么恩怨

毛文龙,生于1576年,钱塘人 。年轻时善于骑射、晓畅兵法 。后来他的舅舅沈光祚担任兵部主事,推荐他到辽东总兵李成梁的麾下 。当年9月又参加武举考试,名列第六名,此后先后担任安山百户、沈阳千总、守备、游击等职 。
1621年5月辽东巡抚王化贞派遣毛文龙前往辽东沿海一带“招致遗民,恢复疆土” 。毛文龙仅率领200人,乘坐4艘海船,携带500石米出发 。毛文龙一路上招集难民、安抚百姓,先后收复了鹿岛、长山岛、色利岛等十多个岛屿 。在朝鲜登陆后,又一举攻破了镇江城 。
消息传来,明朝廷大喜,立即任命毛文龙为广宁都司、副总兵;而后金方面努尔哈赤派遣皇太极率军前往镇江弹压 。势单力孤的毛文龙败逃至朝鲜,此后驻扎在皮岛 。并以此为中心,招纳辽东难民,作为根据地,此后皮岛被升格为东江镇,毛文龙本人被任命为总兵官 。
毛文龙为增强在辽东沿海的牵制力,向朝廷上书要求拨发饷银30万两、兵3万 。而兵部认为:“文龙灭奴则不足,牵制则有余”,只是象征性的拨发饷银5万两、兵3千 。朝廷依然将防御的重点放在山海关-宁远一线,重山海,轻沿海 。
开镇东江后,毛文龙频繁派兵袭扰后金沿海地区,取得了几次每次多则两三百人,少则几十人 。客观而言虽然每次战果不大,但却有效的牵制后金的注意力,开辟了对后金作战的第二战场,颇有古代游击战的风格 。毛文龙本人也先后被封为左都督,挂将军印,赐尚方剑 。
毛文龙率军孤悬海外,难免日渐骄纵,肆意妄为,手下几乎全是他的义子、义孙,结成党羽,横行无忌,连朝鲜对他们都非常不满,说毛文龙“时称海外天子,部下诸凶,肆害尤甚” 。而且毛所上奏的事情往往存在“水分”,而且索饷过多,一年竟达120万两 。
此外毛文龙违背禁令,“广招商贾,贩易禁物”,“鬻参贩布为业” 。也许招商贸易有筹措军饷的目的,但这是公然违反大明法律的行为,因此遭到朝臣们的猛烈的抨击 。而袁崇焕担任辽东巡抚时,曾上书请求核查毛文龙的军饷问题,毛文龙抗疏辩驳,自此两人交恶 。
【毛文龙与袁崇焕:毛文龙与袁崇焕究竟有什么恩怨】1629年5月底袁崇焕以犒军为名前往皮岛 。6月5日袁崇焕宣布毛文龙的十二条大罪,用尚方宝剑将其诛杀 。毛文龙僻据海外,犯有过失,这是事实 。但袁崇焕的“十二条罪状”,并非件件属实 。冒领军饷、杀降请功、军纪败坏这种行为当时普遍存在,只处罚毛文龙一人似乎太过牵强 。十二罪状这里不一一列举了 。
十二大罪状只是杀死毛文龙的一个借口,其实隐藏在这背后的是朝廷里不同政治利益集团的斗争-党争 。天启、崇祯年间,朝廷内部东林党与阉党进行着你死我活的政治斗争 。也许是出于自保的目的,天启年间毛文龙“与魏忠贤相结”,与阉党成员相勾结,从此无形中卷入了这场政治斗争 。
崇祯即位后,东林党主政,阉党遭到打击,但与阉党人物崔呈秀有关系的温体仁成为崇祯皇帝的宠臣 。温体仁则先通过打击东林党骨干钱谦益,成为内阁大学士;又排挤东林党重要人物文震孟等人,彻底与东林党交恶 。而毛文龙与主导朝政的温体仁关系莫逆,曾多次向温进献财物,自然而然毛文龙也成了东林党的眼中钉 。
那么袁崇焕跟东林党什么关系呢?严格意义来讲,他可能不算东林党核心成员 。但他和东林党渊源颇深,袁崇焕本人是当时的内阁大学士、东林党骨干韩爌的门生;当年极力推荐他的侯恂、孙承宗等人也与阉党势不两立的人物;而崇祯初年,在朝中极力支持的他、与他一起谋划杀死毛文龙的正是东林党党魁、内阁大学士钱龙锡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