唐睿宗李旦如果依照嫡长制立太子的话,应该是立宋王李成器,但平王李隆基更有才干,屡建军功 。所以,睿宗最后并没有立嫡立长,而是立的李隆基,而宋王也算头脑清醒,不然他即使登上皇位,大概也很难坐稳 。后李隆基受禅即位成为唐玄宗,果然开创了“开元之治”的昌明局面 。于是有诗论曰:“储位本宜推嫡长,论功辞让最称贤 。建成昔日如知此,同气三人可保全 。”后两句说的即是前面提到的李渊立嫡长子李建成为太子,后来李世民发动玄武门兵变夺了嫡,弑兄杀弟,连李渊也被逼迫退位的事情 。
从恪守章法立嫡立长发展到根据德才兼备的标准甄选太子,是古代皇位传承的一个进步 。皇帝会经常用各种方式测试皇子们的聪明才智和品性,并且尽量让其担负一定的重任,以便充分锻炼他们,同时也搏取功名,将来好顺利地统治文武群臣 。例如,清朝康熙皇帝晚年最喜欢十四子允禵,有意把皇位传给他,便任命他为抚远大将军,让他进军西藏,平灭准噶尔,就是让他建功立业,树立威信 。但后来皇四子胤禛捣鬼,夺了允禵的继位权,自己当上皇帝(即雍正) 。
由于众皇子不分嫡庶长幼,都有机会被立为太子,于是皇子之间便产生激烈的竞争,在父皇面前竭力表现出仁孝谦恭、勇敢睿智等操行,有时候这种竞争激烈到不惜互相倾轧甚至骨肉相残的地步 。作为皇帝,有时是眼看着皇子们不顾亲情,虽然心痛不已但也无可奈何,因为只有经过激烈甚至惨烈的竞争脱颖而出的皇子,才是最有实力、最精明和最会玩弄手段的人,而皇帝的愿望无非是希望有这样的皇子将自己的江山代代传承下去 。
清朝入主中原前,没有实行预立太子的制度,一旦皇帝去世,也不采用嫡长制或太子制,而是由王族贵族公推,选择一位众望所归的人继承皇位 。入关后,清皇帝也研究了明朝及以前的汉政权预立太子的制度,顺治和康熙采用临终遗命的做法 。到了雍正的时候,他鉴于先朝先代预立太子的各种经验教训,创立了秘密立储制度,在一定程度上避免了骨肉相残的争储惨剧发生 。
【古代皇帝预立太子之谜:古代君王如何选立太子的】
- 揭秘:古代皇帝驾崩后宫佳丽三千都去哪了?
- 古代四大美男潘安:一枚小鲜肉最后的凄惨命运
- 古代武将的持久战就是:大战三百回合
- 顶级风流皇帝:宋徽宗究竟有多少小爱好
- 为何古代女子和心上人偷会:总会带上枕头?
- 光绪皇帝的珍妃光绪七年代表什么年月
- 夏后羿简介后羿代夏成为夏王朝的第六任皇帝
- 后汉高祖刘知远简介建立后汉,五代后汉开国皇帝
- 后汉隐帝刘承祐简介五代后汉的最后一位皇帝
- 古代神话故事之汉族中原古帝神话传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