60万伐楚大军出征2年不缺粮秦国后勤有多强

公元前224年,60万秦军在老将王翦的统帅下,由陕西西安出发,长途奔袭800多公里,发动了第二次伐楚战争 。秦楚两国的这次大决战前后持续约两年时间,双方动用兵力计百万之众 。那么,在远离秦国本土的地方供养60万人两年之久,秦国究竟是怎么做到的呢?
为了直观的知道供养60万军队的困难程度,我们可以对比下解放战争时期的淮海战役 。在淮海战役中,解放军动用的总兵力也是60万人,那么供养这么多人需要动用多少后勤呢?543万人!共有543 万群众用小推车和耕牛为解放军输送粮食和弹药 。要知道,淮海战役前后持续时间两个月,而秦军作战时间是两年 。解放军的背后是上亿的人口基数,而秦国直至统一,全国人口也不过几千万 。2000多年前的秦国,究竟是怎么做到供养60万大军远离本土征战两年而不断粮的呢?
网络配图
王翦伐楚动用60万秦军这个数字载于《史记·王翦列传》,起因是王翦与李信争论伐楚究竟应该动用多少兵力 。如果60万这个数字只是为了吓唬敌人而故意夸大,显然没有必要放在军事作战会议上作为争论焦点,动用20万兵力一样可以号称60万 。那有没有可能这60万人已经包含了后勤保障人员呢?我们以5人供养1人的比例计算,60万人中最多只有10万人是作战部队 。战国后期的楚国虽已衰落,但所辖地界仍有今湖北、湖南、江苏、浙江多省 。以10万军队攻伐,如果仅仅是争霸战争是合理的,但作为统一战争,10万兵力占领如此广袤的地区,显然捉襟见肘 。秦昭王时,白起仅以数万秦军即可攻破郢都,但却无法灭亡楚国就是这个道理 。可见,60万兵力应当是王翦做出的合理估算,而非夸大之词 。
长平之战时,赵军被围,秦昭王为了彻底击败赵军,曾就近在河内(河南焦作地区)征兵征粮,河内是新占领区,秦昭王以赐爵一级的方式迅速征调起一支军队支援前线 。那么在伐楚战争中,秦军会不会有类似举动,以奖赏等方式就近征调后勤支援呢?可能性很低 。首先,王翦伐楚并未急于攻城略地,而是坚壁不出,与项燕的楚军对峙了整整一年之久;其次,楚人会不会配合秦军攻伐母国还有待商榷,毕竟秦昭王伐赵时,所征调的河内援兵原属魏国,并非“以赵人攻赵城” 。那么就只剩最后一条途径,由秦国本土负担这60万军队的后勤 。
《孙子兵法》中讲到:食敌一钟,当吾二十钟 。而据《裴松之注三国志·诸葛亮传》记载,诸葛亮病重时,每天食米3升(大约是今天的1斤);《宋书》记载,南北朝时,平均每个士兵的口粮是6到7升(大约是今天的2斤多) 。由此我们可以推算,秦军单兵口粮也应当在2斤左右才能维持基本的体力,60万秦军仅粮食这一项,一天就需要供应将近120万斤,需要一万辆以上的运输车队往来穿梭 。这还没有算上运输途中的消耗 。据《十一家注孙子校理》载,秦攻打匈奴时运粮效率是1/192,汉武帝征伐西南时运粮效率大约是1/90,如果我们按照1/20这个最低的损耗比例计算,秦国后勤每天需要供应大约2400万斤到2.3亿斤粮食到前线 。这么庞大的供应量,秦国究竟怎么怎么做到的?我们从以下几个方面可以窥见一二 。
修粮仓 。秦自商鞅变法后,规定全国的农户都要用最先进的方法进行耕种,《田律》更是将保护耕牛列入了法令 。与此同时, 每攻占一处地方,秦国都将其经营为粮仓,并“赦罪人迁之” 。咸阳、栎阳、霸上、汉中、巴蜀都是当时秦国的几大重要粮仓 。由于秦国的粮食储备非常充足,直到秦亡后,霸上的粮仓依然屯有大批军粮,供养着刘邦的十万大军 。
网络配图
多造车 。为了加快粮草的陆路运输速度,秦国在全国范围内铸造了大量的四轮车,并以严格标准确保车辆的质量 。1993年在甘肃出土的秦人车辆模型,历经2000多年依然能够自由行驶,可见一斑 。与此同时,秦人还有着先进的驾驶方式 。秦人驾车时,皮带拴在马的肩胛和胸肌处,而西方人在一千多年后,依然还在采用将皮带拴在马的喉部这种落后的驾驶方式,这种驾驶方式在高速行进的过程中很容易导致马的窒息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