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什么说宋代已经迈入近代化的门槛?

导读:可以说,宋代的国家扮演了一个“超级商人”的角色,自由主义者可能会对此嗤之以鼻,但历史地看,近代化的商业引擎,离不开以国家之力来启动 。一个对商业发展无动于衷、碌碌无为的政府,比如朱元璋建立的明政府,真的更有利于近代化的扩展吗?

当然,我们不能因为海外汉学家说宋代是近代开端,便不假思索地附和 。宋朝到底是不是迈入了近代的门槛呢?我们不妨列出近代化的衡量标准,来跟宋代社会对照一下 。
当一个社会从中世纪进入近代,总是会出现某些共同的趋势与特征,我们试列举如下:
商业化 。商业渐次繁华,商品经济逐渐取代自然经济 。
市场化 。随着商品经济的展开,市场取代行政命令,成为配置资源的重要机制 。
货币化 。市场经济的发展,不但使得货币成为市场交易的结算工具,而且国民的赋税与劳役、国家的行政动员,也可以用货币结算,达成黄仁宇先生所说的“数目字管理” 。
城市化 。越来越多的人口脱离农村和土地,进入城市谋生,成为城市的居民 。城市人口在总人口中所占的比重越来越大 。
工业化 。手工业发达,出现了以市场交换为生产目的、以手工业坊场为生产形态的手工业 。
契约化 。英国历史学家梅因说:“所有进步社会的运动,到此为止,都是一个‘从身份到契约’的运动 。”从中世迈向近代化的核心标志之一,便是出现了从“人身依附”向“契约关系”的转型 。
流动化 。由于人身依附弱化乃至消失,一个近代化的社会必然出现越来越明显的流动性,包括地域之间的流动、阶层之间的流动 。
平民化 。世袭的贵族作为一个特权阶层,日渐式微,平民阶层的影响力日益上升,世俗化的市民文化蓬勃生长,最终形成一个平民社会 。
平等化 。贵族式微,平民崛起的结果,是人与人之间基于不同出身的地位悬殊被抹平,阶层之间的森严壁垒被打破 。
功利化 。由于商品经济的渗透、社会风气的世俗化演变,一个近代化的社会总是会产生出明显的功利主义思潮 。
福利化 。近代欧洲的经验表明,当一个社会开始了商业化、城市化、流动化的转型,必然将诞生一个庞大的贫民阶层,原来由宗教团体提供的救济体系已经无法满足社会的需求,必须由强有力的国家财政负担起救济的责任 。
扩张化 。这里的扩张化是指国家经济职能的扩张 。一些自由主义者认为,放任自流的市场经济机制可以自发地推动构建出一个近代化的经济体系 。但这从来只是假想,而非事实 。事实是,近代化的启动,总是以国家的重商主义为先导,政府设立的经济部门出现明显的扩张,如此,才能为市场的扩张奠定基础 。
集权化 。国家的权力结构从贵族封建制转化为王权制 。有学者指出:“无论是迟是早,几乎所有国家都必须在经历了专制王权这个阶段之后,才能跨入近代世界的大门 。未完成由封建国家向专制制度的转变,意味着未能进入近代政治的起点,从而意味着国家在近代化第一阶段的完全失败 。”这里的“专制”一词如果换成“王权制”,会更准确 。
文官化(理性化) 。随着王权制的确立,贵族的政治权力逐渐被一个科层化的文官体系所接替 。在韦伯看来,文官制与理性化几乎是一个同义词,文官制的建立,即预示着国家治理的理性化,政治权力的分配与行使由明确的程序与制度来规范,从而摆脱了私人意志与情感的干扰 。
法治化 。近代化的渐次展开,塑造出一个复杂化的陌生人社会,以及一个庞杂的治理体系,熟人关系、习俗与道德已不足以应对这种复杂性,因此,国家需要创制出更加繁复的法律,以适应时代的嬗变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