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京报|建筑师郑方:验算3万多种不同工况,打造“冰丝带”动感屋顶( 三 )


这种双曲面马鞍形单层索网结构屋面设计,每平方米索网屋顶使用大概27公斤钢材,能够极大地节约材料,用钢量仅为传统钢结构屋面的四分之一。

新京报|建筑师郑方:验算3万多种不同工况,打造“冰丝带”动感屋顶
文章插图
2019年5月5日,国家速滑馆施工现场,郑方(左)介绍索网结构设计过程。受访者供图
钢索自由悬垂的原理虽然听起来简单,但是需要寻找力学上最有效的曲面方程,需要经过大量的计算。
“冰丝带”屋顶的形状是经过复杂的建模、数值模拟、实验和计算才确定的。既要好看,又要符合冰场内部使用空间的要求;既要使用最少的钢材,又要发挥最大的性能。郑方和结构工程师们一起去寻找这个答案,最后获得了完美的平衡点。
为了让结构可靠,工程师们把风、雨、雪、地震等各种不同的受力情况相组合,验算了3万多种不同的工况组合,完成了结构找形、优化和模拟。
郑方介绍,“冰丝带”采用了轻盈的索网结构、天然的二氧化碳制冷工艺,再加上紧凑的空间、自然通风采光、节能运行的机电系统设计,这些技术形成了一个完整的“可持续”的技术体系。
把复杂因素融入简洁好看的建筑
2016年7月22日,国家速滑馆的建筑概念方案国际竞赛开始。经过角逐,“冰丝带”设计方案获胜。专家们认为,“冰丝带”的建筑立面线条流畅、造型富有动感,体现了冰上运动的速度和激情。
大道至简,“简洁、好看”,这是郑方对建筑美的一种设计标准。然而,建筑师要把复杂的考虑融入到建筑设计中,并最终形成一个“简洁、好看”的建筑,这便是不简单之处。
郑方回忆,在所有参加竞赛的方案里,“冰丝带”是唯一一个完整的椭圆形。“最开始,凭着冬奥会速滑馆是国家符号的一个直觉,就觉得速滑馆应该是一个完整的椭圆形。速滑比赛又称为‘大道速滑’,我们中国人常讲大道至简,所以速滑馆作为冬奥会的代表建筑,也是国家符号,应该简洁有力、完整,可以被记忆。”
他补充,“冰丝带”,设计的创想是把坚硬的冰做成轻盈飘逸的丝带。从材料上考虑,冰应该是质地坚硬的,但经过设计的思考,冰变成了弯曲编织的丝带。这是一种刚柔并济的感觉,包含中国传统的智慧。
“建筑就是这样,它看上去很简洁,但是会有不同专业、不同维度的思考,从而让技术通过设计变得有意义。”郑方认为,工程技术能够建造复杂的建筑,但是这些技术应该以我们喜欢、有意义的方式来服务我们的生活,创造美好的空间,提升每一个人的体验。”

  • 匠人心声
新京报:你在取得成就的过程中,是如何呈现匠心精神的?
郑方:从“冰丝带”的草图开始,先后建立了20多个版本的完整的数字模型,幕墙、屋面的局部模型和图像研究更是不计其数。依靠科技创新的力量,采用最新的数字方法,对建筑的整体构思和每一处细节进行广泛深刻的设计思考,就是匠心精神。
新京报:在你的生活和工作中,哪些东西是你一直坚守的?
郑方:设计,就是让创新的技术力量凝聚成为建筑的复杂系统。它帮我们恢复失去的统一,重建我们与自然、社会休戚与共的感觉,有一种与之分享和被强化的精神力量。
新京报:你希望未来还取得怎样的成就,对于未来有怎样的期待?
郑方:为两个奥运设计场馆,亲手为我们和我们的孩子们生活、热爱的城市描绘壮丽的画面、辉煌的场景,是我一生的荣誉。期待这些建筑所展现的理念启示和影响更多的项目,成就更多面向未来的创新技术和设计。
新京报:什么时候是你最艰难的时候?能够坚持下去的原因是什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