楚汉战争:刘邦项羽决战之地在何处

刘邦后方稳固,兵强马壮;而项羽却三面受敌,粮草不继,战略形势明显处于劣势 。项羽没有办法,只能与汉王讲和,约定以鸿沟为界,双方相安共处 。但是,刘邦在张良、陈平等人的劝说下,很快背弃和约,向楚军进军,双方在垓下进行了惨烈的决战,这次战役汉军大获全胜,而楚军近十万精锐部队全军覆没,一度叱咤风云的西楚霸王项羽,也走向了穷途末路,自刎乌江 。垓下之役是楚汉战争的最重要的一次大决战,是刘汉王朝奠霸业的关键性的一仗 。
然而,楚汉战争至关重要的地点垓下的详细地点到底在何处,历来争议很大 。目前史学界对垓下有两种截然不同的说法:着名史学家范文澜认为垓下为今天的鹿邑,他在《中国通史简编》写道:“垓下在河南省鹿邑县境” 。这一观点的根据是唐·张守节《史记正义》的记载:“高岗绝岩,今犹高三四丈,其聚邑及堤,在垓之侧,因取名焉 。今在毫州真源县东十里,与老君庙相接” 。范文澜这样分析,唐朝的真源县是秦汉时的苦县,故城在今河南鹿邑县,老君庙即今天鹿邑城东的太清宫,所以垓下在今天的鹿邑 。此说由于晚出,因而从其说者较少 。
史学泰斗郭沫若认为垓下应该是灵璧,他在《中国史稿》这样写:“垓下在安徽省灵璧县南、沱河北岸” 。郭老的观点是根据下列史书记载的,《汉书·地理志》沛郡渡侯国这样注释:“垓下,高祖破项羽处” 。《水经注·淮水篇》载:“洨水东南流,经洨县故城北,县有垓下聚,汉高祖破项羽所在也” 。“唐《元和郡县图志·河南道五》也在宿州虹县下载言:”垓下聚,在县西南五十四里,汉高祖围项羽于垓下,大破之,即此地也 。“这种观点是最传统的说法,绝大多数学者都支持这一观点 。
然而,根据陈可畏先生最新的研究,上述二种说法均不能成立 。陈可畏推断垓下应该是陈县(即今河南准阳县) 。他首先指出探究垓下的一条重要信息,即在楚汉之争中,项羽被围垓下之前与刘邦发生的一场固陵之战(固陵在河南省淮阳、太康、鹿邑县境内) 。
刘邦与项羽以鸿沟为界平分天下之后,刘邦的军事实力逐渐强大 。后来刘邦采用张良的建议背弃和约,于公元前202年10月率军渡过鸿沟进击项羽 。刘邦追杀项羽的部队到阳夏(太康)以南,并约定与大将韩信、彭越等人相会,在固陵一带消灭项羽 。但是,刘邦率军到固陵后,韩信、彭越的军队却没有按期到达,致使刘邦兵败又被项羽追杀 。刘邦率众退守固陵,在固陵城周围坚壁不战,使得楚汉两军在固陵城一带形成暂时的对峙局面 。固陵战场方圆百里,运师数十万,楚军在固陵城附近阻击汉军,以防汉军东进或南下 。刘邦被困固陵,危急中以裂土封王为代价,封韩信为齐王,封彭越为魏王,以换取韩信、彭越等及时出兵 。
公元前202年十二月,韩信、彭越等部约40万人分别从齐、梁等地出发夹击项羽 。刘邦也在固陵开始反击 。同时汉将灌婴也率部从彭城西进,参与了这场决定楚汉成败的固陵之战 。项羽的军队被汉军以十倍之师层层包围在垓下达三个月之久 。项羽被汉军重重围困,兵少粮缺,陷于困境,楚军军心大乱 。刘邦等人见时机成熟,深夜用楚歌瓦解楚军军心 。这样,才引出了项羽悲壮的”霸王别姬“ 。后来项羽率800随从冲出重围,连夜逃亡,于凌晨到达乌江一带(今安徽和县东北) 。然而,项羽自叹无颜见江东父老,自刎身死 。
陈可畏认为,根据《史记》、《汉书》记载,固陵之战以后,汉王退保固陵县城,深堑拒守 。其时楚军集结在附近进行阻击,以防止汉军继续东进或南下 。而至垓下之围前,史书并没有项羽从固陵附近败走的记录,也没有汉王从固陵追击刺至垓下的记载,那就是说,垓下应距固陵县城不远,否则两军无法交战 。而垓下如在今安徽灵壁的话,相隔二百多公里,楚军根本无法阻止汉军东进 。况且,灵璧一带,自古是平川,县东南是古蕲水、古波水、澳水、沱水、唐水的五河河网地带,既不能攻,又不能守,根本不适合兵团作战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