庞统献计:刘备取成都为何不用庞统的上策

庞统(179年-214年) , 字士元 , 号凤雏 , 汉时荆州襄阳(治今湖北襄阳)人 。东汉末年刘备帐下重要谋士 , 与诸葛亮同拜为军师中郎将 。与刘备一同入川 , 于刘备与刘璋决裂之际 , 献上上中下三条计策 , 刘备用其中计 。这三个计策分别是什么?为什么刘备选择中策而不用上策?
上策是昼夜兼道 , 在刘璋猝不及防时 , 直取成都;中策是装作回荆州 , 将白水关守将杨怀、高沛骗来杀掉 , 夺取白水关 , 然后进兵成都;下策是退回到白帝城 , 和荆州结合起来 , 再想办法图川 。刘备最终采取了庞统献上的中策 。
刘备入川 , 留下诸葛亮协助关羽守荆州 , 让庞统跟随自己入川 。应该说 , 这是除诸葛亮之外最大的信任了 , 实际情况也是 , 刘备入川后 , 大的军事行动都是和庞统商量 。但是 , 既然庞统自己看来是上策的计谋 , 刘备为什么不采取 , 而是要采取中策呢?
上策太险 , 一旦不成会全军覆没
庞统的上策是:“暗中选派精锐兵马 , 日夜兼程从小路捷径奔袭成都 。刘璋没有战略才能 , 又向来缺乏守备措施 , 我们大军突然到达 , 一举便可平定成都 。”实行这个计策的关键点在于达到战役的突然性 , 在不被敌人觉察的情况下兵临城下 , 同时要一战解决问题 。但实行这个计策是要冒很大风险的 , 万一中途有个变故 , 局面将一发不可收拾 。
首先是兵马问题 , 刘备本来兵马就不多 , 再要从中挑选出来一部分 , 能有多人兵马攻城?即便是刘璋这个人再无能 , 平常缺乏守备措施 , 这力量相差悬殊 , 列阵交战都没有任何胜算 , 何况是要攻城!再说了 , 刘璋好歹也是一方诸侯 , 总不能连一个忠勇之将也没有吧?其次是行军路线 , 直取成都要绕过白水、涪城、绵竹、雒城才能到达成都 。要想绕开这条大道走捷径小道 , 一旦暴露行踪就会遭到攻击 。至少 , 战役的突然性也就失去了 。再就是一战解决问题 , 雒城离成都只有五十里 , 战役稍一迟延 , 必将遭到前后夹击 。就刘备这点儿兵马 , 一旦出现这种情况 , 必定是全军覆没 , 连一个退路都没有 。如果是刘备亲自带兵前来 , 出现意外将无路可走 。假如刘备留在葭萌 , 精兵已经分走 , 剩下些弱兵同样不是招架挨打吗?所以 , 刘备是要考虑风险的 , 这种冒险行为刘备不采纳应在情理之中 。
虽然说打仗就要冒风险 , 过去不是有个破釜沉舟和背水一战吗?但这两个战例都是在没有退路的情况下进行的 , 和刘备所处的情况并不完全一样 。项羽破釜沉舟 , 是诸侯都在避战 , 也就是等着章邯各个击破 , 而章邯一旦得到赵地 , 项羽等联军只能是被动挨打 , 失败的后果就是灭族 。韩信的背水一战 , 走的是井陉口 , 本来就没有退路 , 还不如将自己“置之死地而后生” 。刘备有退路 , 因为刘璋是要送他走 。一旦开打 , 两人就撕破脸 , 不成功可真是进退无路了 。
还有 , 两人考虑问题的角度也有所不同 。庞统仅仅从战役层面来考虑问题 , 就是以最快的方式取得成都;而刘备是从战略层面考虑问题 , 既要夺取成都 , 还要考虑获取益州全境 , 将荆州和益州连成一体 。所以 , 在庞统看来这是上策 , 在刘备这里并不一定就是上策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