拥立光绪之谜:慈禧太后看中的是其年幼好控制?

同治驾崩,慈禧为什么不选旁人,偏偏选择载湉继位呢?显然,载湉是其亲妹所生之子,与慈禧有血亲关系,是重要因素之一 。但是,许多人认为载湉不是她的外甥兼侄儿,而是她的亲生儿子 。慈禧择立光绪为帝因此成为了宫廷之谜 。
光绪皇帝(1827-1908)是清朝入关后的第九代皇帝,姓爱新觉罗,名载湉,系道光皇帝第七子醇贤亲王奕譞之次子,其母是慈禧的胞妹,他既是同治帝的堂弟又是表弟 。同治十三年(1874)十二月初五,同治帝载淳驾崩,即将失去操纵清王朝权柄的慈禧重施故伎,择立载湉为帝 。
清咸丰十一年(1861)辛酉七月十七日,咸丰帝崩于热河行宫,遗命以六岁的皇长子载淳继位,并派怡亲王载垣、郑亲王端华、御前大臣额驸景寿、协办大学士肃顺、军机大臣兵部尚书穆荫、吏部左待郎匡源、署礼部右侍郎杜翰、太卜寺少卿焦佑瀛总共八人,“尽心辅弼,赞襄一切政务” 。同时,他又自作聪明地把随身私章“御赏”、“同道堂”作为皇权信物传给了皇后和儿子以防辅臣擅权 。载淳年幼,其母懿贵妃成为皇太后且占用了皇权信物之一 。因此,一开始两宫皇太后就与顾命八大臣发生矛盾 。料理清文宗后事期间,两宫皇太后与奕訢发动辛酉政变除去肃顺等八大臣 。十月二十六日恭亲王会同大学士、六部、九卿、翰、詹、科、道遵旨会议皇太后亲理大政事宜,并且将皇太后的权力用垂帘章程固定下来 。使得两宫太后实际上代行皇帝的全部权力 。十一月初一日在养心殿举行垂帘听政大典,于是“顾命”体制变为“垂帘”体制,开始了两宫太后垂帘听政的同治时代 。
同治十三年(1874)十二月初五,同治驾崩,身后竟然无子,立何人为帝?两宫太后共同主持召开诸王大臣会议,会上群臣议论纷纷,各抒己见 。事实上,慈禧心中早有主意,见群臣提不出具体人选,便提出立醇亲王奕譞之子载湉为帝,识趣的群臣一个个惟命是从 。这样,光绪王朝由此开始 。
慈禧太后为什么没有选择其他人,而是偏偏选择了载湉承继皇位呢?
传统的观点认为,慈禧择立载湉为帝,主要是因为载湉年幼,两宫皇太后可以继续垂帘听政,大局不变 。同治帝载淳崩逝,即将失去操纵清王朝权柄的慈禧重施故伎,为了不做太皇太后,便给自己揽子,这样,最好能够择立一位与同治同辈的幼帝 。因为给咸丰帝立嗣,自己仍可名正言顺地再度垂帘听政,保住已有的大权 。于是将不谙人事、年仅四岁的载湉从太平湖醇王府接进紫禁城御苑,正式宣布由载湉继承皇帝,改元光绪,意思是绩道光先帝之绪也 。这些都是在同治死去的当天完成的,如此迅雷不及掩耳之势反映出慈禧太后权欲之盛,手段之老辣 。载湉成了慈禧的又一个政治工具,被推上了皇帝的宝座 。当然,研究者也承认,载湉是其亲妹妹所生之子,与慈禧有血亲关系,也是重要因素之一 。
除了上述传统的观点外,许多人认为载湉不是她的外甥兼侄儿,而是她的亲生儿子 。有关载湉的身世,京城大街小巷议论纷纷,有不同的传说 。
第一种传说,认为载湉是慈禧太后与宫中太监安德海生的儿子 。据传闻,太监安德海在入宫前做了假手术,不是一个真止的阉人 。安德海入宫之后,善于阿谀奉承,特别是会讨慈禧的欢心,而辛酉政变之时,他又立过功劳,因此,慈禧对他是恩宠有加、言听计从 。咸丰帝驾崩之时,慈禧年仅二十多岁,年纪轻轻就守了寡,青春正盛的少妇按捺不住涌动的春情 。安德海本来就善于察言观色,他明白慈禧想要什么,便把他是假太监的事情告诉了慈禧 。慈禧太后一听,备感高兴,两人从此打得火热,寝居与共 。二人虽然做得非常隐秘,然而没有不透风的墙,慈禧和安德海的事很快在宫内传开了 。同治帝和慈安太后知道后,对安德海是恨之入骨,慈安也深感日久出事不好办,就与同治帝计议联手除掉安德海 。安德海自从与慈禧有了特殊关系,更是不把任何人看在眼里,胡作非为 。因此,上自皇帝,下至群臣,都想除之而后快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