鄂温克族礼节简介鄂温克族的诞生礼

使鹿鄂温克人在妇女临产时 , 要搭临时“仙人柱”作为产房 。产房的标志是搭“仙人柱”的立杆要长出屋顶比较突出 , 人们一看就知道 。有的索伦鄂温克人家在婴儿出生后 , 在房屋门口或院门口挂一小块红布 , 意为禁止闲散人员进入 。人们一看就知道这家添了人口 。
1、摇篮 。新生婴儿放入摇篮的时间各家都不相同 。一般在出生七天 , 肚脐自然脱落后放入摇篮里 , 将脱落的肚脐收好不能随意丢弃 , 包在红布里 , 放在摇蓝枕头下的部位 。婴儿每天在摇篮里的时间各家也不同 , 婴幼儿最早的在11个月时就学会了走路 。有的家庭的婴幼儿在会走路后就不再放摇篮里 , 有的家庭在睡觉时还是在摇篮里 , 直到两岁或两岁半 。
鄂温克人的摇篮叫“额莫贺”、“奥姆克” 。有一种是用稠李子树(英格德毛)或红柳树(西日特毛)制成 , 呈长圆形 , 长约90多厘米 , 宽约35厘米 , 边高约8厘米 。摇篮的底部由两块薄板接成 , 从中部开始徐徐向上 , 接角处与平面呈45度角 , 婴儿头枕部不用木板 , 在其部位的边上凿出针眼 , 缝上用红、绿、黑颜色的线绣出蝴蝶等花纹或 。
图案的布 。摇篮的背面(哈皮兰)挂着串起来的鸡或野鸡腿骨、鹰爪、雄野猪獠牙等 。摇篮的头部两端各缀上三条五颜六色的串珠 。定居的鄂温克人在屋内房梁上备一根长长的用狍脖皮制成的皮绳(奥勒根) , 不用时高高的吊上去 , 这根皮绳的两端有特制的铁环或铜环(刚古) , 专门用来钩住摇篮头尾两端的环形皮绳 , 使其稳稳当当地挂起来悠荡 。
这种铁环或铜环制得非常精致 , 还刻有花纹 , 尤其年久的铜环 , 越发闪烁着黄色光亮 , 宛若一幅精美的艺术品 。为预防孩子从摇篮上摔下来 , 摇篮边框的两侧都钻孔穿上皮绳绑上 。使用驯鹿的鄂温克人的摇篮是用桦树皮制成的 , 底部的一块折成一个角度 , 树皮上蒙着柔软的驯鹿皮 , 驯鹿皮上涂上红、褐、黑等浓淡不同的颜色作为装饰 。摇篮一般挂在“仙人柱”内母亲铺位的横杆上 , 迁移时母亲将摇篮中的婴儿驮在驯鹿背上 。
到宿营地 , 在没有搭起“仙人柱”前 , 将摇篮先挂在树上 。夏天鄂温克人在摇篮上面覆盖薄布 , 以防蚊蝇叮咬婴儿 , 冬季覆盖厚布或皮子 , 以防寒气袭人 , 为使覆盖物与婴儿面部有一定的间隙 , 在摇篮上半部位安上半圆形的细杆(玛力兰) , 使覆盖物隆起 。鄂温克人认为 , 摇篮用的时间越长越好 , 孩子睡在里边越舒服 , 有的家庭使用好几代 , 当孩子出摇篮后 , 还兴外借 , 不让摇篮空着 。谁家生了孩子需要用摇篮 , 就来借 , 直至孩子两岁才还回来 , 还时 , 一般不空手来 , 在摇篮上放入点心或别的食物 。
2、摇篮曲 。当婴儿哭闹或受了惊吓时 , 勤劳的母亲便将摇篮底部的皮绳套在脚上拽动 , 手中边做活 , 边哼着胸中溢满慈爱的歌曲 。
在母亲充满爱心的摇篮曲中 , 在摇篮背后的“哈皮兰”有节奏的“卡……卡……卡……”声中 , 就是再哭闹的婴儿 , 也会安静下来 , 进入甜蜜的梦乡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