参与安史之乱的将领安禄山手下猛将崔乾佑简介

崔乾佑,生卒年不详,在安史之乱前就在安禄山手下效命,安史之乱爆发后,崔乾佑跟随安禄山攻取洛阳,大败唐将封常清 。
人物经历
756年1月,安禄山在洛阳称大燕皇帝 。叛军开始着手攻打潼关,由崔乾佑负责指挥 。潼关守军虽然在兵力上占优势,但多是未经训练之兵,战斗力与叛军无法相提并论,且主将哥舒翰又重病在身,于是选择了固守 。崔乾佑为了将唐军诱出,制造了种种假象,他把精兵都隐藏起来,只留一些老弱残兵在外招摇,还到处散布所谓陕郡叛军只有4千,且缺乏训练,不堪一击的谣言 。这些假话当然对久经沙场的哥舒翰不起作用,但却对不懂军事、且与哥舒翰有隙的宰相杨国忠发生了影响,老迈昏庸的玄宗也对这些谣言信以为真,不断催促哥舒翰出关迎敌 。无奈,6月初四,哥舒翰率兵出关,影响大唐帝国命运的潼关大战开始了 。`
哥舒翰军虽缺乏训练,但毕竟有20万之众,实力不可小视 。崔乾佑决定占据险要,诱敌深入,然后断其退路,以求全歼唐军 。6月初七,双方会战于灵宝西原 。崔乾佑将精兵都藏于阵后,只派出万余士卒,且布阵混乱,有疏有密,有前有后,官军将士见了都笑叛军不会用兵 。哥舒翰看到叛军兵少,遂命令全军发起进攻 。王思礼率精兵五万在前,庞忠率众十万随后,哥舒翰自带兵3万在高丘督战 。双方刚一交战,叛军就大败而逃,官军尾随追击,毫无防备 。见官军进入狭道,叛军伏兵四起,自高地向官军投掷滚木、石块,官军大乱 。由于道路狭窄,士卒挤作一团,根本无法施展 。哥舒翰命人用马拉毡车为前队,去冲击叛军,想冲出一条路来 。崔乾佑见状,遂用几十辆草车阻住牛车,放火焚烧,并命士卒高声呐喊 。一时浓烟滚滚,官军睁不开眼,只听四周喊杀声,以为叛军在烟火之中,于是召集弓箭手射击,直到天黑,箭已射尽,才发现根本没有叛军 。这时崔乾佑派出进行迂回的同罗骑兵在官军背后发起了攻击,官军腹背受敌,彻底溃败了 。士卒们纷纷逃命,很多人淹死在黄河中 。叛军乘胜追击,官军后军见前军战败,也纷纷逃往潼关 。潼关外有三道重壕,原是为了阻挡叛军,此时却成了官军的死亡陷阱 。溃败的人马落入壕中,深达一丈的壕沟很快填满,死伤不计其数 。残兵逃入关中的只有8千余人 。两天后,崔乾佑轻而易举的攻克了潼关 。
潼关失守,长安已成了不设防城市 。但安禄山为了谨慎起见,并没有立即进攻长安,而是命崔乾佑驻守潼关,观察唐军动向 。6月13日清晨,玄宗仓皇出逃,留守的京兆尹崔光远向安禄山献城投降 。安禄山遂派心腹孙孝哲带兵进入长安,并命崔乾佑率军北上攻取河东诸郡,不久河东诸郡俱被攻陷 。
757年正月,安禄山被其子安庆绪杀死,叛军大将史思明在太原又被李光弼打的大败,战争主动权开始转向唐军 。同月,郭子仪鉴于河东介于两京之间,战略地位极其重要,遂计划首先收复河东 。他派人秘密潜入河东,与陷于叛军中的原唐朝官员秘密联络,以为内应 。
2月10日,郭子仪进兵河东 。11日,兵至河东城下,城内司户参军韩明等为内应,唐军顺利攻入城中 。崔乾佑措手不及,慌忙跳城逃脱,到城北纠集士兵反扑,又被郭子仪击败,损失惨重 。崔乾佑率残兵逃往安邑,安邑人开城放叛军入城,当人马进入一半时,突然闭门袭击,把入城叛军全部杀死 。崔乾佑侥幸并未入城,率剩余人马自白径岭逃往洛阳,投奔安庆绪 。
不久,唐军连败叛军,收复两京,崔乾佑随安庆绪逃往邺郡 。不久,叛军大将蔡思德、田承嗣等率军来援,叛军军势又复 。安庆绪派崔乾佑与蔡思德攻取河内,但未攻克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