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述两个皇太后在位期间 , 没有出现历史上时有的外戚跋扈现象 , 并且都起到督促皇帝勤政的效果 , 在明史上有很高声誉 。
《四友斋丛说》载 , 明朝正统初年 , 内阁三相为杨荣、杨溥、杨士奇 , 号为“三杨宰相” 。宣德年间 , 杨荣在朝为官 , 福建老家的一个亲戚犯罪 , 向其求救 , 位高权重的杨大学士不徇私情、不插手办案 , 任由当地官员处分 。并且 , 事后 , 他还根据实情 , 推荐提拔了当地官员 , 受到时人称颂 。
正统初年 , 宰相杨溥的儿子上京城看爸爸 , “沿途官司供奉甚至” , 争相讨好小杨 , 独独江陵知县范理没有这么做 , 杨溥知道后 , 立即提拔他由江陵县长为德安市长(德安太守) 。杨荣、杨溥被称为“贤宰相” , 看来是有一定道理的 。
杨士奇失察悔终生
和杨荣、杨溥相比 , 杨士奇的做法可就有失偏颇了 。杨士奇的儿子 , “居家横暴 , 乡民甚苦之” , 但是 , 对于这样的官二代 , 逢迎声鹊起 , 所以 , 在外为官的官爸爸一直以为自己的宝贝很好 。一个同乡京官叫王抑庵 , 回家休假时耳闻目睹了杨公子的行为 , 就觉得不能隐瞒好朋友杨士奇 , 再说 , 提醒他教育儿子 , 也是为他家好 , 就一五一十地把杨公子在家干的坏事都说了出来 。
杨士奇很震惊 , 就找了个机会回老家“考察”儿子 。这一考察 , 令他很满意 。杨公子穿了廉价的鞋子和粗布衣裳 , 离开家门数百里外来迎接老父亲 , 杨宰相很感动 , 对自己儿子更加信任了 , 反而认为老王是眼红自己的官运 , 别有用心 , “大不平之” , 并且 , 让朋友老王在原地踏步了十多年 , 就是没让他进入权力核心层 。
纸终归包不住火 。杨公子在老家干的坏事被乡民们举报到朝廷 , 杨公子被抓捕到京城 , “处以重典” 。杨宰相后悔已经迟了 。
杨士奇
康熙帝不纵身边人
《清史列传》卷一记载 , 康熙二十四年(1685年)十二月 , 顺天府接到一桩旗人四舒、华善等与房山县百姓争夺煤窑的案子 。案情不复杂 , 错在旗人 。但是 , 旗人后面的靠山却很硬实 , 是当时的康亲王 。
所以 , 在顺天府丞王维珍审案的公堂之上 , 王府办差的人根本就没把顺天府放在眼里 , 带领一帮人大闹公堂 , 谩骂王府丞 。因为涉及天潢贵胄 , 顺天府不敢怠慢 , 就把这事汇报给了康熙皇帝 。
康熙指示立即把大闹公堂的几个旗人拘押了起来 , 并批示:“四舒等挟制官司 , 横肆诟詈 , 情殊可恶!再加严审治罪 , 其主一并察议 。”办事大臣另行汇报康熙 , 这些人是康亲王手下的人 , 提醒皇帝可否高抬贵手 。
康熙不吃这套 , 说:“朕止论事之是非 , 不论其为何人也 。”皇帝的话说到这份上 , 执法部门立即“特事特办” , 按照皇上的指示开展“严打” , 结果把四舒、华善给处决了 。王府其他的涉案的办事人员以及管理煤窑的官员都受到相应的处罚 , 康亲王虽然不知情 , 也受到罚俸处分 。同时 , 对于不畏豪强、秉公办案的顺天府王府丞 , 记功一次 。
- 揭秘压垮大明朝的最后一根稻草竟是锦衣卫
- 慈禧为什么选择了溥仪当皇帝,而不是溥伟?
- 汉族文化汉族礼乐文明是怎样产生的
- 汉族文化汉族礼乐文明的现代意义
- 清朝宫廷奇闻不断:皇妃闹离婚皇帝惨遭被甩
- 揭秘:古代宫女来月经时怎么拒绝皇帝的临幸?
- 古代后宫三千佳丽:皇帝一年要花多少钱养她们?
- 清朝皇帝作为天下第一家后宫工资为何这么低
- 眀宪宗朱见深为何会从一代明君变成暴君的
- 慈禧为何会看中溥儁让他当皇帝?进宫后屡偷欢宫女,后被废晚年没地吃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