唐朝的崇佛礼:迎佛指舍利大礼每三十年发生一次( 二 )


第二次迎奉佛骨的是武则天 。武则天的崇佛在唐朝诸帝中是较为出名的,她的政治生涯得益于佛教甚多,到了晚年,她向佛祈福的心理更重,还一心想报答感恩佛祖 。长安四年(704年),她派出官员和崇福寺寺主法藏和尚等前往法门寺迎舍利 。法藏等到了法门寺,行道七昼夜,然后开启塔宫,将神辉煜爚的舍利带回了京师崇福寺 。沿途众人在两旁恭迎,“施异供香华鼓乐之妙”,“万乘焚香,千官拜庆” 。之后将舍利迎入洛阳,武则天下令王公以下“精事幡华幢盖”,具乐奏迎于明堂 。武则天自己“身心护净,头面净虔,请藏奉持,普为善祷” 。
舍利还在明堂的时候,第二年发生了一场宫廷政变,年老的武则天不得不把大权交给了自己的儿子唐中宗,不久她走完了自己83年人生之路到天国去了 。接下来几年是乱哄哄的动荡政局,唐中宗在政治上一无作为 。不过他还是想到了舍利,于是在景龙二年(708年)下令将舍利送回入塔 。得益于安史之乱而上台的唐肃宗是第三个迎佛骨的皇帝 。肃宗的父亲唐玄宗对佛教不是特别热心,把法门寺的舍利竟然忘记了,过了30年还没想到去开示一下 。而差一点做不到皇帝的肃宗却是大受佛教恩惠,刚登基的时候军费不足,就用剃度僧尼的钱过了难关 。收复京师后,他召不空和尚入皇宫为他行“转轮王位七宝灌顶”大法,重新掀起了崇佛的浪潮 。这时他也想到了法门寺的舍利,遂于上元元年(760年)五月派出官员、僧人多名前去法门寺将佛骨启出,迎入内道场 。肃宗自己亲自前去观看,还赐金银财宝若干 。限于财力,这次迎佛骨活动仅仅历时两个月,规模不大,供奉不丰 。乱世迎佛,只能如此了 。
肃宗儿子唐代宗对佛教最痴迷,他把唐宫的大门向僧尼敞开,在宫内大量陈设佛像,帝后一同礼佛诵经,并且给僧众十分优厚的待遇,还每年设水陆道场,举办放灯、放焰火等佛事活动 。他也想到了法门寺的舍利,不过由于时间未到30年,他最终未敢提前迎佛,只是为法门寺立碑一块 。
唐德宗是第四个迎奉佛骨的皇帝 。德宗本不是最热心于佛教,刚上台时曾罢停内外临时统管僧尼的功德使,重申僧尼悉属祠部,加强朝廷对僧尼的管理 。贞元六年(790年),离上次迎佛骨有30年了,德宗思前想后觉得还是不能违旧例,于是权当走一次程序般地下诏迎佛骨 。《资治通鉴》等史书记载,这年春天将佛骨迎置禁中,此后又送到寺庙以示众,到了第二个月就派宦官送回法门寺 。这次迎奉前后才一月多一点时间,最初德宗并不放在心上,只是想走过场而已,但想不到老百姓对佛教兴趣浓厚,“倾都瞻礼,施财巨万” 。这次迎佛骨后,德宗与僧人的关系渐渐紧密,常将僧人迎入大内,宫中香火不断,人人念经 。唐宪宗的迎奉佛骨的声势较以前诸帝更大 。宪宗是唐代最为崇佛的皇帝之一,刚上台不久就下令天下有道高僧赴京师阐扬佛法 。元和五年(810年),他还下诏让华严宗的四祖澄观入内谈法,宣讲华严法界要旨,听后大有收获,所谓“英明圣皇,廓然自得” 。这样相信佛法的皇帝,迎奉佛骨是十分自然的事情 。不过他先是在舆论上作好准备,让大家对迎佛骨的重要性有充分了解 。他让翰林学士张仲素撰写《佛骨碑》,谈了历代皇帝对佛骨的礼敬过程,然后认为佛骨要30年一开,开了以后就会“玉烛调,金镜朗,氛祲灭,稼穑丰” 。不久,专管僧人的功德使上奏说30年一开的时间到了,“开则岁丰人安” 。宪宗于是下诏,于元和十四年(819年)派出专使,前往法门寺迎骨 。佛骨到京师后,迎入皇宫,宪宗在大内供养三天,他率皇室人员及百官—一礼拜,然后送京师各寺轮流供奉 。唐宪宗的这一举动震动了京师,原本就对佛教充满着好感的百姓如发狂一般,“王公士庶奔走舍施如不及”,“焚顶烧指,千百为群,解衣散钱,自朝至暮,转相仿效,惟恐后时,老少奔波,弃其业次” 。长安城内全是疯狂的人群,个个头脑发热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