揭秘:清朝第一巨贪和珅为何成为反腐先锋

和珅是清朝被揭发出来并被处死的最大的腐败分子,但是他也曾经作为“反腐败”的先锋得到乾隆皇帝的高度赞赏 。那么,和珅有着怎样的“反腐高招”?他又是如何从“反贪能臣”一步步沦为清朝最大的蛀虫?
都知道和珅是清朝第一大贪官,但是和珅并非一当官就贪,他也曾有过“辉煌”的反腐经历 。和珅是满洲正红旗人, 19岁时,他袭世职成为皇宫侍卫,并且只用了7年时间就登上了军机大臣兼内务府大臣的高位 。
查办李侍尧名利双收
乾隆四十五年(1780年)正月,乾隆帝询问云南粮储道海宁有关云南总督李侍尧违法之事,海宁供出了李侍尧在总督任内的罪行 。乾隆立即派和珅赶往云南查办李侍尧,并查封了李侍尧在京城的房屋家产 。
和珅选择李侍尧的“家人”(古时称仆人为“家人”)张永受作为突破口,张永受交代了李侍尧向下属勒索银两的罪状 。李侍尧被革职拿问,由和珅将其解京审讯,李侍尧的下属们一并革职,均被送新疆伊犁充当苦役 。李侍尧在云南的住所被查抄,计金银、珠宝、洋货、名画共901项,也由和珅押解进京 。
因成功办了此案,和珅更得乾隆帝赏识、宠信 。和珅向乾隆帝奏报,云南吏治废弛、官库多亏空银两,亟宜清查、整顿 。在回京的路上,和珅就被提拔为户部尚书、议政大臣,让他来解决云南的问题 。和珅完成使命后,乾隆帝授予他御前大臣兼都统,赐婚其子丰绅殷德为和孝公主额驸 。和珅查办李侍尧案,是名利双收 。和珅这次反贪,主要经验是选准反贪突破口 。撬开了深知内情的仆人的嘴,一个官员若贪腐,是瞒不过身边人的 。
网络配图
【揭秘:清朝第一巨贪和珅为何成为反腐先锋】从反腐能臣到贪官保护伞
乾隆四十七年(1782年),御史钱沣弹劾山东巡抚国泰、布政使于易简,说他们向各州县索贿 。乾隆帝命和珅、左都御史刘墉至山东调查、审问,又派钱沣同行 。然而这次和珅一改2年前查李侍尧案那种坚决的态度 。这是怎么一回事呢?
据记载,钱沣知道国泰是和珅党羽,便提前几天出发,到良乡微服察访 。见和珅府上的仆人乘良马经过,不久,那仆人回头,钱沣搜其身得到国泰给和珅的密信,信中多隐语,大意是已借银填补官库亏空,钱沣立即向朝廷奏报 。
和珅到了官库,抽查了几十锭银子(官银50两为一锭),一不看银子的成色,二不称银锭的分量,就起身返回下榻的行馆 。这分明是走过场,应付朝廷,保国泰过关 。刘墉坚持原则,钱沣更是下决心追查到底,他要求封库,次日把库银仔细查了一遍,发现银子成色与官银不同,都是从商人那里借来充抵的 。国泰等人的罪行得以查实 。
原来,和珅当官久了,很会揣摩乾隆帝的旨意,并善于利用皇帝的喜怒达到陷害人或包庇人的目的 。不投靠他的,他就设法使皇帝生此人的气;向他行贿的,即使冒犯了皇帝,他也为其斡旋,或者故意拖延,等皇帝消气 。大官们都把和珅当靠山,和珅之所以要冒风险在两个坚持原则的官员面前庇护国泰,就是因为国泰是他的党羽,他们是“一荣俱荣,一损俱损”的关系 。
网络配图
和珅也遭家奴“连累”
和珅的职位太多,权力不受制约,就忘乎所以起来 。清《啸亭杂录》一书写到了和珅在下级官员面前的神气:山东历城某县令到京求见和珅,作为日后向人夸耀的资本 。他向和府看门人贿赂了2000两银子,才被允许跪在和府大门口等候 。和珅回府时,在车中见到了跪者,并得知他乃七品芝麻官,于是呵斥道:“县令是什么东西,也敢来拜见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