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比希的生涯是什么样的他回到德国之后都经历了什么

教授生涯
教授化学是要教授作为科学的化学,而决不是单纯地传授应用技术 。对于只是抱着学习应用技术目的而来的学生,他是断然拒绝的;但对为了造福于人类而学习化学知识的学生,则始终是支持的 。李比希本人就是这样的表率 。他认为这个问题不能本末倒置 。他谆谆告诫学生们,应当首先为祖国和追求真理而努力,然后其余的东西才归属于自己 。
机构创建
化学教学大纲的编制和李比希热诚而严谨的治学,使得化学教育运动在德国比在其他任何地方以更大的势头和更深远的影响发展起来,从而吸引着四面八方的学生拥向吉森大学,聚集于李比希门下 。在李比希的精心指导下,通过实验室中的系统训练培养出了一大批闻名于世的化学家 。其中名列前茅的有为染料化学和染料工业奠定基础的霍夫曼、发现卤代烷和金属钠作用制备烃的武慈、提出苯环状结构学说为有机结构理论奠定坚实基础而被誉为“化学建筑师”的凯库勒,以及被门捷列夫誉为“俄国化学家之父”的沃斯克列先斯基等 。值得指出的是这些学生还在本国仿效吉森的做法,建立了一批面向学生的教学实验室,使吉森的化学教育模式在全世界得到积极推广,培养出众多著名的化学家,并形成了吉森一李比希学派,为世界化学发展作出了巨大贡献 。
化学大师
1803年5月12日,李比希生于德国的达姆斯塔特(Darnistadt) 。父亲是一个染料制造商,家中有许多化学药品 。小小的李比希经常自己动手做化学实验,他对实验和观察有着浓厚的兴趣 。他把父亲店铺后边的厨房改造成自己的实验室,在阁楼上,自己偷偷做雷酸汞盐的实验 。有一次他在做雷酸汞的实验时 。引起了爆炸,震动了整个楼房,屋顶的一角也被炸毁了,但他本人没有受伤 。对于这件事,李比希的父亲并没有责备他,反而说他有胆量、有追求精神 。每当李比希回忆往事时,他都深有感触他说:童年的化学实验,激发了他的想象力和对化学的热爱 。
青年时代
不远千里到波恩求学,他的第一个老师是卡斯特纳 。后来,李比希又转到埃尔兰根大学学习,并于1822年获博士学位,博士论文的题目是《论雷酸汞的成分》 。获博士学位以后,他又到法国巴黎继续深造 。经洪堡(A 。Von Htmboldt,1769一1859)教授推荐,他进入了盖·吕萨克实验室进行研究工作 。在1822一1824两年的研究中,在探索各种有机化合物的同时,他系统地研究了雷酸盐 。找到了防止雷酸盐爆炸的填充剂,发现用烘焙过的苦土(MgO)与雷酸盐相混和,可以非常有效地防止雷酸盐爆炸 。李比希在1823年6月23日向科学院报告了他的研究成果 。当时,会议主持人洪堡特教授对李比希说:“您的研究不仅本身具有重要意义,更重要的是这一成果使人们感到,您是一位有杰出才干的人 。”
回到德国
前期
担任了吉森(Giessen)大学编外教授,两年以后升为正式教授,当时他年仅22岁 。
李比希在化学上建树极多,除雷酸盐的研究成果之外,1829年发现了马尿酸,18N年合成了氯醛和氯仿,1832年和维勒鉴定苯乙酰基:1834年提出乙醇、乙醚等,都可视为乙基的化合物,并命名了乙基(C2H5一) 。
后期
李比希和法国化学家杜马合作,在1837年10月23日呈送法国科学院的论文中指出:“无机化学中的‘基’是简单的多有机化学中的‘基’是化合物,这是二者的不同点 。但是,在无机化学和有机化学中,化学的规律是一样的 。”1838年,李比希还给“基”下了如下的定义 。
1.有机化学中的“基”是一系列化合物中不变的部分 。
2.“基”在化合物中,可被元素置换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