明朝服饰:明朝皇后礼服详解( 二 )


九龙九凤冠
十二龙九凤冠
珠翠面花、珠排环、皁罗额子
《明会典》记载:“珠翠面花五事;珠排环一对;皁罗额子一 , 描金龙文 , 用珠二十一颗 。”珠翠面花是皇后贴在脸部的饰物 , 也是参考了宋代制度 , 共有五件(五事):一件贴于额部 , 正中为一颗大珠 , 周围有四颗小珠 , 间缀翠叶四片;二件贴于两靥 , 各嵌一颗大珠 , 缀翠叶五片;二件分别贴在左右眉梢末端靠近发际处 , 以六颗珍珠连排 , 缀翠叶十二片 。万历慈圣太后冠服中有“珠翠面花二副 , 计十八件”(《明实录》 , 下同) 。珠翠面花的使用在宋代皇后画像中可以见到 , 明代前期皇后因无礼服画像传世 , 故珠翠面花的使用情况无法得知 , 仅明世宗孝恪皇后礼服像似可见眉间点缀珍珠一颗 , 其余皇后则未见使用 。
珠排环是皇后的耳饰(明代耳环亦称“环”或“环子”、“环儿”) , 一对 , 以金丝将珍珠串成长坠子 , 末端镶大珠一颗 , 上部则饰珍珠、翠叶等 , 各用S形金钩一个 。慈圣太后冠服有“金丝穿八珠耳环二只”和“金丝穿宝石珍珠排环二只” 。
皁罗额子亦称抹额 , 戴在皇后的额部 , 用皁色罗制成 , 呈长方形 , 饰有描金云龙纹样 , 在底边缀珍珠二十一颗 , 两侧各有系带一根 。慈圣太后冠服有“皂罗描金云龙滴珍珠抹额一副” , 明代皇后礼服像中可以看到凤冠底边露出的一排珍珠 , 即是皁罗额子 。
珠翠面花、珠排环、皁罗额子(参考《中东宫冠服》绘制)
翟衣
深青色 , 材质纻丝、纱、罗随用 。衣为直领 , 大襟 , 右衽 , 大袖敞口 , 领、袖、衣襟等处施以红色缘边 , 饰金织或彩织云龙纹样 。衣身织有翟(dí)纹(造型为红腹锦鸡 , 五彩羽毛)十二行 , 每行用翟十二对 , 应为一百四十四对 , 但因衣服的大襟与小襟交叠 , 可能有四对翟纹重复 , 故《明会典》中称“凡一百四十八对” 。大襟及左袖(前身)的翟纹朝向右边 , 小襟及右袖(前身)的翟纹朝向左边 , 后身翟纹应与前身对称 , 但方向相反 , 即背缝(中线)两侧翟纹均面向袖口 。翟纹之间装饰有小轮花 , 为圆形花朵 , 外有白色连珠纹一圈 。每行(列)纹样均为翟纹与小轮花交错排列 。翟衣身长至足 , 不用裳 。
翟衣
中单、蔽膝、大带、副带
中单用玉色纱或线罗制作 , 领、袖、衣襟等处施红色缘边 , 领缘织有黻纹十三个 。蔽膝深青色 , 材质亦纻丝、纱、罗随用 。正面织翟纹三行 , 每行两对 , 翟纹上下间以小轮花 , 一共四个 。蔽膝四周施青赤色(緅)缘边 , 饰金织或彩织云龙纹 , 上端缀系带一对 。
中单
蔽膝
大带内外两面(表、里)均为双色拼成 , 一半青、一半红 , 垂带末端一截则为纯红 。带身饰织金云龙纹样 。大带垂带部分与围腰部分连成一体 , 垂带末端裁为尖角状 , 上下两边均施缘边 , 上边用朱色缘 , 下边用绿色缘 。围腰部分在开口处缀纽扣一对 , 不饰假结、假耳 。副带以青绮制成 , 其所系部位与功能无明确记载 , 有可能是束在大带之下 , 用来系挂大绶、玉佩等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