宋仁宗之仁仁者误国:宋仁宗与西夏立国之战( 四 )


自然,这样的人对他自己也是严格要求的 。他衣食俭朴,任内没有像那些不成器的皇帝如微宗那样大修宫室 。史书中记录了大量他严于奉已的故事,比如,有一次,他在宫苑内散步时,屡屡回头看,随从们都不明白皇帝是什么意思 。等他还宫后,对嫔妃说道:“渴坏了,快快倒热水来 。”嫔妃顿觉奇怪,问道:“官家在外面时怎么不喝水,而让自己受渴这么久呢?”仁宗回答说:“朕屡屡回头,没有看见他们准备水壶,如果问的话,就有人要被处罚了,所以就忍着口渴回来了 。”
皇帝的宽容仁厚也确实感动了一批正人君子,这些人一心谋国,以报答皇帝的仁厚 。所以,仁宗一朝基本上是些正人君子,即品德高尚正派的人立朝,维持住了四十年的承平气象 。当然也有一些被称为“奸臣”的人,投其所好,伪造政绩,以假仁假义获得高位的 。这些人在当时就受到受所谓正人君子的攻击,这就是贯穿有宋一代的“党争” 。
仁宗的这种性格带来的实际后果是,在仁宗一朝,实际上官员队伍在决策上的权重更大一些,仁宗不太像是一位乾纲独断的专制君主,倒像夹在群臣纷争中的一位好好先生,哪一边的道理讲得滔滔不绝、冠冕堂皇,他就倾向于哪一边 。所以,仁宗朝的事情,大臣要负的责任不比皇帝少 。
那个时代的大多数读书人,也是幸福的,仁宗在科举制方面实行了“扩招”政策,科举中进士的数量是前朝的数倍,更多的士子得以进入政府做官,当然感恩戴德,所以,仁宗还在位的时候,朝内的官员就上表,要给仁宗加上“大仁至治”的称号,只是仁宗本人还算明白,拒绝了这个建议 。
就仁宗的本性来讲,对待老百姓也是仁慈的 。《宋史·仁宗本纪》的记录中,几乎每隔两行,就有一次仁宗为百姓做善事的记录:或是下令减少某一地方的赋税,或是下诏赈济某地灾民,或是因为某地的自然灾害、边境战争失利而下诏自责、停止宴饮歌舞 。每逢水旱灾害,他要么在宫廷内诚心祈祷上天赐福,早日结束灾害;要么光着脚站在庭院里,自己罚站,以向上天谢罪 。他几乎每隔几年,就释放数百名宫女出宫,让她们回家过自己的日子 。这些善事的密度之高,在中国的历代皇帝中,是不多见的 。他很珍惜每个普通人的生命,全国判处死刑的案子都要由他亲自复审,每年经他由死刑改为其它刑罚的人数动辄上千人 。他曾对大臣说过:“你们知道,我平时生气骂人时,从来都没有骂过‘你去死吧’这种刻毒的话,就更不敢在断狱中滥用死刑了 。”对于滥用死刑的官员他十分憎恶,他给吏部的规定是:如果一个官员在断案时错杀了人,则终生不能再提拔 。
自然,这样的人对他自己也是严格要求的 。他衣食俭朴,任内没有像那些不成器的皇帝如微宗那样大修宫室 。史书中记录了大量他严于奉已的故事,比如,有一次,他在宫苑内散步时,屡屡回头看,随从们都不明白皇帝是什么意思 。等他还宫后,对嫔妃说道:“渴坏了,快快倒热水来 。”嫔妃顿觉奇怪,问道:“官家在外面时怎么不喝水,而让自己受渴这么久呢?”仁宗回答说:“朕屡屡回头,没有看见他们准备水壶,如果问的话,就有人要被处罚了,所以就忍着口渴回来了 。”
这么一位好皇帝,若是无边事纷扰,可以说是尽善尽美了 。所以,《宋史·仁宗本记》给他最后的评论是:“《左传》上说,为人之君的最高境界就是“仁”,仁宗就是达到这个境界、无愧于这个“仁”字的君王了 。”(“《传》曰:‘为人君,止于仁’ 。帝诚无愧焉” 。)
(三)
可是,仁宗接手的大宋却偏偏不是一个统一的大王朝,而是一个四周敌国环绕的小国 。北宋形成于五代战乱之末,英雄圣武的太祖、太宗皇帝,先后平定了内部的藩镇割据,灭掉了南方的后蜀、南唐和北方的北汉等数个独立的小国 。太宗时,与北方最强大的辽国发生了战争,适逢辽国正处于勃发崛起之时,大宋的两次进攻皆以失败告终 。在激烈的战斗中,太宗还身负箭伤,这箭伤也是使他日后病死的一个重要原因 。其后的宋真宗就没那个胆略和雄心了,使出了“以金钱换和平”的贱招,勉强维持住了与辽国的均衡关系 。所以,到仁宗登基,大宋的人口有4000万,国土面积才350万平方公里,还不及辽国大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