普米族宗教普米族的藏传佛教信仰

除信仰原始宗教外 , 普米族还信仰藏传佛教 。藏传佛教在本区俗称为喇嘛教 。
喇嘛教属于佛教教派 , 元朝始传人宁蒗普米族中 。早期传入的喇嘛教称“萨迦”喇嘛教(当地汉称白喇嘛教 , 通称花教) , 该教在宁蒗县修建有两所较大的寺庙 , 一在永宁者波村 , 称“他鲁生给空’寺庙(亦称白教喇嘛寺) , 现仅存遗址 。一在新营盘村 , 称“龙古撒丫”寺庙 , 原寺被毁 。
清代 , 佛教黄教传人丽江 , 称之为“格鲁巴”(亦称“格典”)喇嘛教 。该教在宁蒗永宁修建有扎美喇嘛寺 , 汉称黄教喇嘛寺(藏语称“他鲁起迎空”) 。该寺现仅存高三层楼的偏殿 , “文革”间被毁的正殿 , 现正在修复中 , 黄教传人后影响渐大 , 萨迦教派衰落 。
喇嘛教传人后 , 便在普米族民间传播 , 且影响日盛 。解放前 , 宁蒗普米族男子多去当喇嘛 , 有4-5个成年男子的人家 , 即有1个当喇嘛 。民主改革前 , 宁蒗永宁黄教寺共有大小喇嘛引二人 , 其中 , 普米族有56人 , 普米族喇嘛占男子总数的1/4 。永宁白教寺 , 民主改革前夕有喇嘛220人 , 其中 , 普米族有32人 。两个喇嘛寺共计喇嘛731人 , 其中普米族88人 。多数普米人家有经堂 , 屋顶插经幡 , 门口砌石头“喇嘛堆” , 普米语称“嘎拉补” 。
喇嘛必须从小学起 , 先拜当地较年长的喇嘛为师 , 向他们学习藏文经典及一般祭祀活动 。小喇嘛求学期间 , 不准接受叩拜 , 从事祭祀活动不准接收钱物报酬 。小喇嘛成年后 , 须到拉萨大寺院或其他地区的大寺院中深造 , 3-5年 , 或7-8年 , 学成归来后 , 便在本地专事宗教活动 。
喇嘛从事的宗教活动 , 大抵与韩规相类似 , 凡遇婚丧嫁娶 , 都要请喇嘛颂经做道场;人畜生病或遇各种灾难 , 亦请喇嘛念经祈祷 , 以求消灾免难 。凡请喇嘛做祭祀活动 , 都要视其规模的大、小 , 喇嘛地位的高、低 , 给予一定的钱、物等报酬 , 喇嘛完全脱离生产劳动 , 不娶妻 , 不杀生 , 以从事宗教活动为职业 , 在家庭和社会中享有一定的地位 。
【普米族宗教普米族的藏传佛教信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