解密:十万征讨大军为何不敌李师师的一声莺啼?

北宋末年,朝政腐败,官逼民反,民变蜂起 。上至朝廷命官,下至普通百姓,甚至是鸡鸣狗盗之徒,随着对官府幻想的一点点破灭,连生存都难以维系,最终都被逼上了梁山 。然而,当人民起义的壮举使好汉们士气日益高涨的时候,宋江的接受招安改变了一切,使这轰轰烈烈的水浒起义彻底地失败 。使这108位梁山好汉悲惨地消失在尘世间,原本风起云涌的农民起义就这样归于平静了 。这就是古典名著《水浒传》所描写的故事 。然而,人们发现,梁山108位好汉的消失,是宋江推行投降招安路线导致的必然结果,而宋江推行投降招安路线的成功,却与一位美丽的女人不无关系 。这个美丽的女人就是艳绝一时的京都名妓李师师 。
当时,来自天下的108位好汉云集水浒,聚义梁山,一时震惊了朝野上下 。宋徽宗赵佶派殿前太尉陈善保前往招安 。而视梁山为死敌的太尉高俅、太师蔡京各派心腹跟随陈善保前往梁山 。因其飞扬跋扈,李逵接过招安诏书,一把撕得粉碎,招安失败 。朝廷便派出童贯攻打梁山,肃清水浒 。梁山好汉十面埋伏,挫败了童贯的两次进攻 。童贯逃回京城,高俅又调遣十万大军来攻打梁山 。梁山好汉三败高俅,并将他活捉上山 。宋江以礼相待,要高俅转达渴望朝廷招安之意 。高俅去后,并没有将宋江渴望朝廷招安之意上奏宋徽宗 。于是,宋江便带领燕青等人感到京都汴梁,通过李师师说服宋徽宗下诏招安梁山 。李师师果然说服了宋徽宗 。没过几天,宋徽宗就派出殿前太尉宿元景前来梁山来宣读招安诏书 。于是,宋江率领梁山好汉接受了招安,归顺了朝廷,从而使水泊梁山这些朝廷体制外的人马进入了朝廷体制之内 。那么,李师师为什么能顺利地说服宋徽宗下诏招安梁山?而太尉高俅的十万征讨梁山的大军为何不敌李师师的一声莺啼呢?
其实,这里所说的“一声莺啼”,就是人们常说的“枕边风” 。此风虽小,但却袭人骨髓,使人成也此风、败也此风 。自古以来无不被人们特别看重 。众所周知,古代名著《封神演义》中的苏妲己就是一个喜吹“枕边风”的美丽女人 。暴戾的纣王也就是被苏妃的“枕边风”吹昏了头脑,不仅杀死了丞相比干,而且还逼反了大将黄飞虎,致使其江山社稷为周朝所取代 。又如古代四大美人之一的貂蝉,不也是利用“枕边风”在董卓与吕布父子之间挑拨离间,最终致使他们反目成仇而两败俱伤吗?
【解密:十万征讨大军为何不敌李师师的一声莺啼?】许多人认为,“枕边风”乃负面贬义之词 。其实,“枕边风”一词,并非都是以负面贬义的型态出现,但常被忽略的一面就是正面作用 。譬如,唐太宗李世民多次被魏征直谏,令他很难堪,想要杀了魏征 。长孙皇后知道这件事之后,便以“枕边风”睿智地打消了李世民要杀掉魏征的念头 。也正因为有长孙皇后劝唐太宗要做一个明君圣主的“枕边风”,历史上便有了“贞观之治” 。而李师师的“枕边风”,不仅让宋徽宗避免了劳师兴众对梁山的征讨,减少了双方人员因战事的死亡和黎民百姓的苦难;而且还为朝廷增加抗击辽兵、抵御外侮的有生力量 。当然,梁山108位好汉最后的悲惨结局,并不是李师师说服宋徽宗招安梁山的初衷 。
身为皇帝“二奶”的李师师,其“枕边风”影响着政治,影响着时局,甚至影响着江山社稷,梁山108位好汉聚义后,作为梁山的“一把手”便迫不及待地推行投降招安路线 。当时,正逢元宵佳节,宋江带着柴进、李逵、燕青等人来到了京都汴梁,说是“私去看灯一遭便回” 。其实,这次进京的真实目的就是为了得到朝廷招安 。宋江等人来到“妓院一条街”后,在茶楼里向茶博士打听李师师“莫不是和今上打得热的?”茶博士道:“不可高声,线人觉近 。”宋江一心想让梁山这支队伍尽快进入朝廷体制内,当时最有效的方法就是获得朝廷的招安 。但是,此时正常的招安通道都被堵死了,唯一的出路就是走非正常的渠道来获得朝廷的招安 。因此,宋江才拍板决定走“二奶路线”这条非正常渠道,“要见李师师一面,暗中取事”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