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古代身份证真实面貌:揭秘古人身份证( 二 )


鱼符分左右,使用方法是,左符放在“派出所”(当时的内廷),作为身份证的“底根”;右符由持有人随身带着,作为身份的证明来使用 。左右符的数量多少根据使用者的人数和实际需要来定,不一定对等,其第一功能起初并非是表明身份,而是“权力凭证”,可用于调动军队、任免官员 。
金龟符——唐代最牛的身份证
唐代特别重视“身份证制度”的推广,连高句丽、安南这些蕃国使者也统统都发给不同样式的符,蕃国符以雌雄来分,雄符留在朝廷,雌符(有12块之多)交给蕃国来使带回去 。再有来臣,则以雌雄符相合来证明其真实身份 。
皇太子也有身份证,但不是符,而是一种玉质的身份证,即所谓“玉契” 。如果皇帝外出亲征,或是其他事情离开京师,由皇太子当“代总统”(监国),此时皇太子的身份证又不同了,所使用的是“龙符”;亲王或是大臣留守,则发给“麟符”这种身份证 。
符中最有名的是“虎符”,一般由军将们使用 。但唐朝实行身份证制度时并不用虎形符 。原来,这是为了避讳祖宗李虎之“虎” 。后来武则天篡国夺权,将李姓唐朝改为大周时,也没有用虎符,而用龟符?也许是龟比鱼更珍贵、更受尊崇的原因吧 。
虽然不久后龟符随武则天的逝去而消失,但却留下了一个过去特流行的词汇——金龟婿 。金龟婿是过去民间优质女婿的意思 。想想啊,女儿找到了一个身份证是“金龟”的男子做老公,最低也得是三品大员,那可是光耀门第的大喜事儿 。所以,唐朝诗人李商隐留下了一首挺有名的诗《为有》:“为有云屏无限娇,凤城寒尽怕春宵 。无端嫁得金龟婿,辜负香衾事早朝 。”

乌木腰牌——疑似郑和身份证
牙牌和腰牌是明清时候使用的身份证 。牙牌是一种小片儿,当然也是等级身份证的一种 。明朝的牙牌有象牙、兽骨、金属、木质等多种质地,视身份和地位、功能的不同而有别 。在录入身份信息时,比唐代的身份证要多一点,有时还会写上“单位”什么,或标示冒用身份证、不用身份证的罪过等警示语 。
明清时代的身份证,在现代考古中不时被发现 。如在2004年,在南京明代宝船厂遗址第六号船坞遗迹的考古发掘中,便发现了疑似郑和的身份证 。
这是一种腰牌,功能相当于特别通行证,由宫廷制作,为乌木质地,前窄后宽,浑圆形轮廓 。腰牌正中刻有一方篆体印纹,目前仅识出右半边“长寿”二字,推测是吉祥用语 。
当时的宝船厂和现在大连的航母制造基地一样,警卫森严,各司、各舫之间也不得随意走动 。没有这类特别身份证根本进不去的 。这腰牌应为郑和这种在内廷行走的重要人物持有,所以有学者推测这块腰牌很可能是郑和或其部下视察船厂时不慎遗失的 。
绿头牌——清代妃子的身份证
信息较为复杂的古代身份证,出现于清朝 。
清代身份证多称 “腰牌”,牌子上不仅要写清楚“姓名”、“年龄”、“单位”、“职业”、“官衔”等,还会特别注明身份证的用途 。更绝的是,要求比较高的腰牌上还会把持有者的面部特征录入,以防止别人冒用,这也许就是现代身份证上贴大头照的起源 。把面孔特征写到腰牌上,有点像现在把持有者指纹录入一样,是极为厉害的一种手段 。当时还没有整容术,面部特征信息十分管用,想冒充是颇为困难的 。清代最有趣的是后宫妃子的身份证 。与一般身份证不同,妃子的身份证不叫“腰牌”,而称“绿头牌”——牌的顶端涂有绿色,故名 。没这张身份证,脸蛋长得再漂亮,再风情万种,也别想得到皇帝的召幸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