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国时期蜀汉名将姜维最后竟惨死在自己人手中?( 三 )


问题在于,蜀汉灭亡在姜维当政时期 。因此,上述所谓的利根本无法体现出来,而我们看到的只是蜀汉当时进行北伐不具备有利条件 。出川之路崎岖难行,朝中大臣对于北伐的意见也不一致 。蜀汉北伐没有地利与人和 。更为重要的是,蜀汉的军事经济实力与当时的魏相去甚远 。蜀的人才也处于凋零状态,朝中奸佞当道 。姜维北伐变成了使本身就弱小的蜀汉雪上加霜之举,他本身也被人批评为穷兵黩武,再加上姜维对汉中防务的调整并没有收到他所预料的成效,他北伐只得先丞相之形而未能领略先丞相之实 。在这一切一切理由之下,姜维成为导致蜀汉灭亡的主要罪人 。对于这一切,小女子除了痛心,同情,愤怒之外,实在无话可说 。因为历史证明,如果只想偏安一隅,凭险固守那是绝对行不通的 。虽然蜀汉是天府之国,不必依靠外界也可以存在下去,但其前提条件是别国没有夺蜀之心 。虽然说也有不少政权在危急时刻避难到蜀,但是并不是在蜀就能保证偏安 。假如蜀国军民失去了争夺外部土地的信念,蜀汉也会灭亡 。打仗能锻炼蜀汉军队的战斗能力以及增加实战经验 。若军队只知偏安,毫无实战经验,一旦敌人来犯,如何御敌?不思进取就等于坐以待毙!而且后主宠信黄皓,使姜维根本无法插手朝政,如何安内呢?姜维北伐也是不得已而为之啊!他又何尝希望蜀汉灭亡,何尝希望辜负了先丞相当初对他的一番培养呢?而且蜀汉灭亡,应当由后主负全责 。有人认为姜维北伐加速了蜀汉灭亡,这是不对的,魏国早就想灭了蜀吴两国,即使姜维不北伐,魏国也会出兵灭蜀的,这只是迟早问题 。如果说姜维北伐加速了司马昭灭蜀的步伐,其实也说不通 。后主宠信宦官黄皓,不理朝政,姜维曾向后主请求杀黄皓,后主不同意 。姜维怕被黄皓陷害,因此屯田沓中,司马昭听说蜀国君臣相疑,所以决定出兵伐蜀,所以姜维北伐导致司马昭加快伐蜀的步伐也说不过去 。后来姜维的告急文书被黄皓压下,后主听信巫师之言,不肯发兵,致使姜维独力难撑,退守剑阁,汉中失陷 。而姜维据县险而守,钟会进退不得 。已准备退兵,如果不是邓艾偷渡阴平,全蜀直功,姜维得领了 。如果硬要说姜维要对蜀汉灭亡负责任的话,那最多也是犯了没派兵驻守阴平之责 。
后主要负最最主要的责任!而且,姜维在蜀汉灭亡后还力图复国,虽然最终是失败了,但是这个能怪他吗?然而竟然有那么多人不能理解他所做的一切,反而求全责备,毫无体谅之心 。在他死后极尽己之所能对他进行贬损,实在为他叫冤!
另外,伯约在蜀汉防务上作了调整,这也遭到了重大的非议 。史书记载:“初,先主留魏延镇汉中,皆实兵诸围以御外敌,敌若来攻,使不得入 。及兴势之役,王平捍拒曹爽,皆承此制 。维建议,以为错守诸围,虽合周易“重门”之义,然适可御敌,不获大利 。不若使闻敌至,诸围皆敛兵聚谷,退就汉、乐二城,使敌不得入平,且重关镇守以捍之 。有事之日,令游军并进以伺其虚 。敌攻关不克,野无散谷,千里县粮,自然疲乏 。引退之日,然后诸城并出,与游军并力搏之,此殄敌之术也 。於是令督汉中胡济却住汉寿,监军王含守乐城,护军蒋斌守汉城,又於西安、建威、武卫、石门、武城、建昌、临远皆立围守 。”如果这个计划可以完全按照伯约的设想实现的话,对于蜀汉来说无疑是大为有利的,而且在当时蜀汉兵力不足军费耗资巨大的情况下,伯约提出的这个计划自然是为了蜀汉着想的 。诱敌深入,以逸待劳,请君入瓮也是兵家常用之法 。但可惜这个计划在执行时出了问题 。一是蒋舒投降,二就是刘禅发兵不及时,导致这个计划的失败,蜀汉也由此灭亡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