朝韩半岛:为何连唐太宗都攻不下高句丽?

新罗抱住了唐朝的粗腿,高句丽却在引火烧身 。高句丽权臣泉盖苏文在位期间,对高句丽国最大的“贡献”就是与唐朝交恶 。其实,唐太宗李世民在得知泉盖苏文弑君的时候,就已经想出兵讨伐高句丽了 。但长孙无忌建议不要轻易动兵,李世民就姑且让泉盖苏文得意一阵子 。
泉盖苏文也真的是给点阳光就敢灿烂,公元644年,因为新罗善德女王多次向唐朝哭诉被高句丽欺负,唐太宗就派遣使者来到高句丽,警告他们立即停止与新罗交战 。想不到泉盖苏文给脸不要脸,居然把唐使者关押起来 。这一赤裸裸的打脸行为惹怒了李世民,终于招致了最可怕的报复:
雄才伟略的太宗皇帝,要亲自率领大军讨伐高句丽!
公元644年年末,为了惩戒高句丽给脸不要脸,还打老大脸的丑恶行为,唐太宗李世民调集十万大军,分两路进攻高句丽 。水路命张亮率领水师四万,战舰五百,劈开黄海,进逼平壤;自己则亲率李世勣等大将,带着步军六万,直指辽东 。
和杨广当初冒冒失失的远征不同,李世民这次的出征可谓占尽天时人和 。
从高句丽这一面说,泉盖苏文不识好歹,斗胆囚禁唐使者,让自己在道义上陷于被动 。
从中国这一方面说,当初隋军被杨广瞎折腾,指挥不一,而且士卒被迫离开家园,谁都不想尽力作战;相反,李世民不但善于用兵,建立了完善的指挥、情报、补给系统,而且本人魅力非凡,行军途中经常亲自看望属下,偶尔还搞点“吸脓疗伤”之类的小把戏收揽人心,唐军上下都愿意为国效力 。
连主张慎重用兵的长孙无忌,在一次视察营地后回来,都很高兴地对李世民说:“我看我们的士兵每次一听说高句丽人来了,都喜形于色,摩拳擦掌,大家都愿意去痛宰敌军 。我军有这样的决心,一定能大获全胜!”
唐军来势汹汹,一路席卷,不久就进逼到当年隋军久攻不下的辽东城,将城池团团围住 。高句丽方面出动四万兵力前来救援辽东 。两军相对,唐军的勇将李道宗斗志昂扬,不等后方的友军赶到增援,就直接杀出营寨,与高句丽援军作战 。双方展开第一次战斗,唐军因为人数劣势而败下阵来 。但是李道宗很快发现了高句丽军阵形的弱点,于是投入预备队的精锐骑兵,继续猛烈突击敌军 。此时,包围辽东城的李世勣也来搅和,两面夹击,高句丽军大败而逃 。“围城打援”的“打援”战役宣告胜利 。
击退高句丽的援军后,唐军开始猛攻辽东城,飞石云梯无所不用,日夜不断地攻打守城军 。城外的唐军围了许多重,一起呐喊嘲讽敌人的时候,鼓声震天 。城内的高句丽军不想在气势上输给唐军,只好让人在朱蒙庙装神弄鬼,说先祖朱蒙在保护着大家,激励大家一定能守住城池 。但是,先祖的激励也没有让他们成功守住此城 。唐军在猛攻的同时,乘风放火,扰乱城中士气,终于攻破辽东,把多年前失去的重镇重新纳入中国版图 。
攻下辽东城后,唐军又成功劝降了白岩城,转而进逼安市城 。此时高句丽又拼凑了一批部队,再加上邻国靺鞨部族的援军,一起屁颠屁颠地过来 。
李世民看见他们就笑了,对左右大臣们说:“这些傻瓜又来了!如果我是他们,我一定会选择驻扎在地势有利的地方,和安市城遥相呼应,共同防守 。然后不断派人扰乱我们的粮道,让我们在这里弹尽粮绝,只好乖乖撤退,这是上策 。如果不这样做的话,那么赶快冲过来,接城里的同伴一起往后方逃跑,也不算吃亏,这是中策 。但是我看那些傻瓜一定会不知死活,直接来和我军决战的,大家就看着吧!这下我们一定要击溃他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