怒族为何叫怒族?怒族历史简介

【怒族为何叫怒族?怒族历史简介】怒族地区从8世纪起 , 先后受云南的南诏、大理政权管辖 。元、明以后属丽江纳西族木氏土司统治 。17世纪开始 , 怒江怒族除受丽江木氏土知府所属的维西康普土千总和叶枝土千总统治外 , 还受察瓦龙藏族土千总和喇嘛寺及兰坪菟峨白族罗姓土司的管辖 。此外 , 迁入怒江地区的傈僳族头人也开始强占怒族土地 , 甚至掠夺人口作奴隶 。
这样 , 怒族人民不仅要向纳西、藏、白各族土司和喇嘛寺缴纳贡物 , 而且还要受傈僳族统治者的压迫剥削 。与此同时 , 怒族社会内部也不断分化 , 族内也出现了家庭蓄奴 。有的蓄奴户从独龙族地区通过放债换取奴隶 , 然后再转卖到其他地区 。这种蓄奴现象 , 一直延续到清末民国初期 。
怒族是云南的古老民族之一 , 怒族有27万多人 , 是我国人口比较少的民族之一 。除少数居住在兰坪白族普米族自治县的兔峨乡之外 , 多数以小聚居形式 , 分布在怒江傈僳族自治州的泸水、福贡、贡山三县 , 断断续续绵延500多公里 , 直到西藏自治区察隅县察瓦龙乡的南端 , 与傈僳族、藏族、白族等民族杂居 。
怒族有自己的语言 , 怒族语属汉藏语系藏缅语族 。怒族人无自己的文字 , 解放后使用汉语 。怒族过去崇拜图腾 , 信万物有灵 。部分怒族信仰喇嘛教或天主教 。怒族人主要从事农业、手工业和商业 。
怒族是生活在怒江、澜沧江两岸古老的民族之一 。他们有两个不同的来源 。住在福贡、贡山一带的怒族人是那一地区最早的土着 , 他们自称“阿怒”、“阿龙”;住在碧江、泸水一带的怒族人则是从丽江、剑川以东陆续迁徙而来的 , 他们自称为“怒苏” , 与生活在大小凉山的彝族有很深的渊源关系 。在长期的交往中 , 这两部分人相互融合 , 在怒江区域逐渐形成一个民族 。
过去汹涌奔腾的怒江阻隔了怒族人民与外界的联系 , 他们靠溜索和独木舟过江 , 十分危险 , 所以社会经济发展缓慢和不平衡 。20世纪中叶 , 还有一部分地区的怒族人仍保留着较多的原始公社制残余 。近几十年来 , 一座座钢索大桥跨越滚滚的怒江 , 现代化的公路已经打开了山封江锁的怒江地区 , 怒族人民已经过上了幸福安定的生活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