被误读的历史:项羽火烧的阿房宫根本没建成( 三 )


与其他史书一样 , 司马迁也是希望达到借古讽今的效果 , 处于这个目的 , 他会不会虚构了2000年前的那场大火呢?
经过仔细分析史料 , 考古队为《史记》中“烧火秦宫 , 三月不灭”的句子找到了一个合理的解释 , 在咸阳清理出的堆积物中 , 他们明明白白地看到了大火的痕迹 。
司马迁在《史记》中所说的那场大火真的发生在咸阳 , 那么又是谁把这场火灾移到了阿房宫?或者说2000多年曾经有过两场大火?
明确地指出阿房宫被大火焚毁过 , 最著名的人要算是唐代的大诗人杜牧 , 直到今天还有些学者以他的《阿房宫赋》为依据 , 坚持说考古队的结论有误 。但仅仅以杜牧是个文学家为理由 , 否定考古队的观点是不足以服众的 。
眼看项羽“纵火犯”的罪名就要被洗刷干净 , 不料媒体又有“劲料”爆出 , 称“找到了阿房宫毁于大火的证据” 。究竟是怎么回事呢?这要从两方面说起:
一是既然阿房宫并没有被大火焚烧过 , 那么何来项羽火烧阿房宫之说?在整个阿房宫遗址的考古勘探过程中 , 考古人员没有发现一处当时被大火焚烧过的痕迹 。据介绍 , 传说中的阿房宫被项羽放火焚烧事件 , 在《史记》中也没有记载 。与此相反 , 《史记》中却有项羽火烧秦都咸阳宫殿建筑的记载 。《史记?项羽本纪》是这样说的:(项羽)“遂屠咸阳 , 烧其宫室……”后一次提到 , 说的也是“烧秦宫室 , 火三月不灭” 。这里所说的“宫室” , 应该就是考古发掘中发现被火烧过的秦都咸阳宫和其他秦朝宫室 。此前 , 考古工作者在秦都咸阳第一、第二、第三号宫殿建筑考古发掘中 , 发现了宫殿建筑遗址被大火焚烧的痕迹 。由此看来 , 项羽当时焚烧的应是秦都咸阳宫或其他秦宫室 。这个纵火现场在咸阳 , 而不是地处渭河以南的上林苑中的阿房宫 。后人误会 , 把它说成是阿房宫 。
二是媒体找到了阿房宫毁于大火的“证据”来自何方?那是在阿房宫前殿遗址的考古工作已基本结束的时候 , 考古队想要确定阿房宫西面的界限 , 结果在距阿房宫前殿遗址西1150米处发现了有座规模较大的园林建筑遗址 。从该园林建筑遗址建筑物倒塌的堆积来看 , 该座园林曾经遭遇过火灾 。于是 , 媒体发布了上面所说的消息 。然而 , 专家们认为 , 这座园林并不是阿房宫的建筑 。他们对该园林出土的板瓦、筒瓦以及瓦当等建筑材料进行了鉴定和分析 , 断定这是战国时代秦国的一座园林建筑 , 也就是秦始皇统一中国之前、由他的先人建造的皇家园林 , 属于上林苑中的建筑之一 。而阿房宫是秦始皇统一天下后在上林苑内所造的宫室 , 它的时间要晚得多 。两者不能混为一谈 。
本来 , 火烧阿房宫的事到此也就差不多了 , 但阿房宫的确是座多事之“宫” , 考古学家在进一步发掘后 , 又爆出一个惊人的消息:阿房宫根本就没建成过!
2003年底 , 阿房宫考古队在阿房宫的北墙上发现了大量的碎瓦 。大量的汉代瓦片是从哪儿来的呢?为什么会出现在秦代的建筑上呢?难道阿房宫一直沿用到汉代吗?这个可能让考古队兴奋起来 。
既然都说阿房宫没烧 , 那让人费解的是项羽为什么要放过阿房宫?就连考古队的专家们也百思不得其解 。既然他已经烧掉了咸阳宫 , 兵马俑等秦代瑰宝 , 又为什么在阿房宫这儿高抬贵手呢?